—— 读《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有感
说实话,打开这本书就进入了一种抑郁的氛围里。这本书,说是故事好像不太恰当,因为这不是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造,而是记录,仅仅是记录灾难,记录真实,记录死亡,记录人类的情感。
其实文中真正谈到爱情的部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只是开头和结尾分别有一个清理人妻子的陈述,讲述她们死去的丈夫以及不会死去的爱情,但仅仅两个故事就足够精彩了。
核泄漏以后的景色是怎样的?一片寂静。辐射区的人们被迁走,当然也有人留了下来,但食物不再是食物,床不再是床,房屋不再是房屋,而是恐怖的反应炉,明明花开得正好,明明阳光照射依然温暖,可是死亡的气息却弥漫在空气中,辐射无处不在,死亡无处不在。但是,却没有人把它当一回事。因为人们的无知,因为党和政府对此的深深隐瞒。
或许,被污染的不只是土地,还有人心。
这本书是纪实文学作品:简单,真实,有力。典型的新闻写作风格则只有很多的名词,很多的动词,很少的形容词。
德国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曾在战后说,“奥斯维辛之后写的诗都是野蛮的。”在一场世纪灾难的面前,你怎样用一种散文去记述,用一种艺术文笔去记载,“没有艺术家能抵达现实”,也许只有平淡的口述才是最真实的,也许只有亲历者的感受才是最感人的。核辐射是切尔诺贝利事件的事实,而辐射对个体的伤害,给他们带来的不同感受,才是真相。
在第一线做清理工作的俄罗斯人肉机器人的无奈和英勇,战士们家人收不回的爱,普通民众的恐慌,奸商的算计,还有数不尽的绝望。手里捧的不再是一本纸和墨水的结合,而是无声的呜咽和呐喊,一切都是那么真实。所以这本书又有译名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我无法想象其核辐射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核辐射400倍的切尔诺贝利居民是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爱情的。我也无法想象那里英勇的人民是如何面对政府,如何面对信仰的。民众的故土难离,壮士的英雄主义,政府的掩耳盗铃。这一切的一切,都应该让我们庆幸,仅仅是活着,家人与我都健康的在这里,这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这本书的书评实在是让我不知如何写起,因为好像说什么都无用,说什么都苍白,我把它推荐给了好友,“你去看看吧,如果有空的话。”我不会告诉她我看一遍哭一遍,看到不敢看,拿起又放下,因为我知道,她也会这样,如果她认真看过这本书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