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拆掉思维的墙》
今天细读的是《拆掉思维的墙》中关于“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这一章节,这里涉及到的关键词就是选择和职业。
选择
关于选择,大部分的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总觉得最好的在后面,所以一直把眼光放在未来忽略了我们本身的选择其实是有限度的,到最后得不偿失。
我犯的错
我也不例外,初期组建团队的时候,在招聘的过程中,我总是认为这个不好那个也不好,总觉得不能马上定下来,下一个会更好。折腾到后来,我才发现,事情并不是我预期的那么美好。
古典老师的建议
正确的选择方式应该是拿出一段时间寻找内心的基准线,然后等目标出现后,马上出手。
我的修正方式
001择出自己最看重的几点,按优先级排列。
002在已经见了很多候选人后,心里已经有个大概的标准。
003接下来出现的候选人,满足我必要的条件,符合之前样本的标准值便可以。
定这样的方式是因为一个必要条件是能够开展团队工作的基础,符合标准则是避免自己过多的以主观的“下一个更好”去排除别人,毕竟见了那么多而总结出来的标准,其实便是一个大概的平均值了。
关于职业
古典老师提到求职的八个方法分别是:职业访谈;给名人写信;混论坛;参加培训学习;加入俱乐部;义务工作;成为客户;做自由职业者。
在这里我唯一用到的就是义务工作这一个法则了。但是有点差别的是我是公司内部义务工作。
一直以来我对一块业务很感兴趣,但是我并没有相关经验,所以在知道那块的业务缺人以后,我主动提出兼做那一块的东西,在保证自己正常的工作运转的时候,抽出所有我能抽出的空档去摸索完成我并不熟悉的那块业务。现在已经小有所成,接下来如果有机会的话便是申请正式转过去做这一块的业务啦。
不管是哪种方法,要见效都需要投入,精准的去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所收获,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后记:
这一个月以来,看完一本书后,每天会再抽一段时间将书的章节拆开来看,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就自己的理解去写读书感悟,然后我发现我已经掉入了一个模式里面:书中知识点提取、展开自己的阐述,列举自己的事例,最后串一下,来个结尾。
虽然大多数的时候都写的很认真,但是今天却在想,总是这样写能有什么进步呢?在这个模式想下写出的东西不算差,却也不算精,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换一换其他的表达呢?如果说尝试是一种冒险,那么不去尝试确是最大的冒险。
七月开始尝试不同的读书感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