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这两个字,是许多人学生时代的噩梦。甚至有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说:“只要不学数学,让我干什么都行!”
确实,数学很难,而且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会认为学了十几年数学是毫无用处的。试想,除了相关专业的工程师,还有多少人能回想起曾经学过的立体几何、微积分、概率论呢?
那么,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作为一个普通人,也需要学数学吗?
答案是肯定的。每个人都要学数学,因为它太重要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数学不是为了解数学题,更不是为了当数学家,而是为了培养数学思维。
可能有人会说:“数学太难了,我怎么学得会?”其实,解数学题目或许很难,数学考高分或许很难,但是,培养数学思维并不难。
举个例子。
有一种数学思维,源于微积分,我把它叫作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很多人一听到微积分,就想起那些复杂的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就会头疼。别怕,我们不讲方程,只讲思维方式,你肯定能理解,不信往下看。
在牛顿发明微积分之前,人们对速度的理解仅停留在平均速度的层面。例如,我们知道行驶一段距离需要的时间,就可以算出平均速度。但是,我们并不清楚在每个瞬间,物体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牛顿就发明了微积分,用“无穷小”的概念,让我们能够洞察到这些瞬间的变化。
那么,微积分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就是研究变化的一种工具。
比如,当我们推一个静止的物体时,它并不会立刻移动,而是先产生一个加速度。这个加速度逐渐累积,最终转化为速度,速度再累积,就产生了位移。这就是积分的过程。
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求导,从宏观回到微观,观察它瞬时的状态。位移求导回到速度,速度求导回到加速度,这就是微分的过程。
那么,微积分的数学思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它让我们能够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在静态的思维模式下,我们往往只关注事物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而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结果,还能看到结果是如何产生的。
加速度累积,变成速度;速度再累积,最终变成位移。这其实与我们的成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想象一下,你努力学习一整天,但是一天的努力并不会立即转化成你的能力,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你的努力才会变成你的能力。而你有了能力,并不会立即做出成绩,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你的能力才会变成你的成绩。而你有了成绩,并不会马上得到领导的赏识,得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你的成绩才会得到领导的赏识。
从努力到能力,再到成绩,最后到赏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这就是微积分中的积分效应。
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急于求成。他们可能在第一天努力后就抱怨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就是忽略了积分效应的存在。
相反地,有些人可能长期以来工作表现一直出色,然而在某一时刻,因某些原因逐渐变得懈怠。尽管他们的努力程度降低,但能力并不会立刻下滑。或许三四个月后,能力的下降才开始逐渐显现,他们觉得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游刃有余。再过了三四个月,他们的表现才受到领导的批评。这时,他们可能认为“这不过是一件小事没做好而已”,却忽视了这是一个积分效应,早在七八个月前他懈怠的时候,就给这样的结果埋下了伏笔。
努力的时候,希望立即获得认可,但当问题出现时,却不去回顾几个月前的懈怠。这是许多人都容易陷入的思维误区。
如果你理解了微积分的思维方式,用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你就会清楚,努力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得到认可。你就会拥有一个平衡的心态,不再急于求成。
“莫欺少年穷”这句话也体现了微积分的思维方式。虽然少年现在一无所有,但只要他持续的努力和进步,未来一定会充满希望和可能。
因此,不要过于在意你的第一份薪水,一开始拿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成长速度。
微积分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任何事情的结果,都不是瞬间产生的,而是长期以来的积累效应造成的。相反地,出了问题后,不要只看当时那个瞬间,你只有从宏观一直追溯到微观,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我希望你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运用这种数学思维,以更加深入的方式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同时,也希望能借此向你传达一个观念:数学不难,真的不难。你不需要会解数学题,不需要背数学公式,不需要在数学考试中考高分,但是你至少要训练自己的数学思维。拥有数学思维,你将拥有更加合理、高效的思维方式。
关注我,我们一同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