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一篇文章中讲到的观点。在对付“熊孩子”时,首先要做的是用双方事先约定的“情绪信号”来提醒对方“嘿!注意!情绪盖子打开了!快合上!” 那么当孩子不安稳的情绪不再继续扩散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动作了---情绪疏通和引导。应该怎么做呢?这要从如何表达情绪说起。咱们举两个例子来说说。
(请点击链接复习:你是大吼大叫的父母吗?(1)--情绪管理)
周末你带孩子去公园玩,事先说好了出去玩不买玩具,不吃零食。但等进了公园路过流动摊位时,孩子却被小猪佩奇的玩偶吸引住了,说什么都要买。你拿起玩偶看了又看,心想家里已经有一套佩奇玩偶了,手里的这件做工一般,看起来也没有正版的标识,价格又和外面商场中的差不多,感觉又贵又不好。你不想买,又对孩子说话不算数的行为感到有些恼怒,你怎么办?
常用的应对策略是---讲道理。怎么讲?
你蹲下身来,眼睛直视着孩子,带着商量的口吻说:“宝贝,咱家已经有佩奇的玩偶的,这个不要买了吧!”
宝贝:“不嘛!我要买!这个和家里的看起来不一样!”
你压制着心中的小火苗,耐心的说:“咱们今天是来公园玩的,说好不买玩具的,说到就要做到哦!”
宝贝:“可我就想要啊!我的同学就有一个一样的!我就要!”
你心中的火苗可能已经开始窜高了,上计策:“妈妈今天就只带了买公园门票的钱,没钱买玩偶了!不买了!”
宝贝:“不嘛!我就要!你可以刷手机呀!”
你开始动用威信:“不行!我说不买就不买!再闹我们就回家!不玩了!”
宝贝:“哇......”
是不是这样?你的情绪是不是就这样被点燃了?孩子是不是就这样哭闹不止了?问题在哪里?摆事实讲道理,怎么就没用呢?
问题就出在“摆事实”和“讲道理”上了。“咱家已经有佩奇玩偶了”这是你在知道孩子想法后的应对反映,你读的是孩子的想法,想根据他/她的想法来讲道理,但孩子其实是要你给他们讲感受的,你需要知道如何读孩子的情绪。来试试下面这个句式:
你觉得......(准确读出孩子的感觉)
是因为......(说出造成前面感觉的原因)
你希望......(提出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法或启发式提问)
套用在刚才的例子上,你可以这样说:“你现在觉得很伤心,是因为妈妈不同意给你买这个佩奇的玩偶,你希望买下这个玩偶,这样你就会很开心是吗?”
宝贝:“是的。”
你再说:“那我们今天来公园玩,坐你最喜欢的旋转木马你会觉得开心吗?”
宝贝:“是的。”
你:“那咱们先去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你觉得怎么样?”
这样会不会好些?即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又给“买还是不买”的事情争取了决策时间。
这一句式先是对孩子进行同理心的回应,然后本着父母和孩子之间平等、尊重的原则来提出解决方式或是启发式的提问。父母切记给出决定性的处理意见,可以试着多问问孩子“你有什么办法?”、“你想怎么做?”
再来看一个例子,早上,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又哭又闹不想离开你,但你上班快迟到了,你会怎么做?用上一个例子中的句式就不太有效了,因为孩子的情绪你已经充分了解了,孩子的意愿你也了解了,孩子上学迟到只要同老师解释下就行了,可上班迟到的你,可能会被罚奖金,挨批评,扣绩效。你着急,你焦虑,但你的孩子却不一定了解你的想法。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试试第二种句式:
当......时,我感到......(准确说出你的感觉)
是因为......(说出造成前面感觉的原因)
我希望/我相信......(提出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法或启发式提问)
咱们试试:“当你哭闹着不想去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伤心,是因为你已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你应该遵守幼儿园的规定,准时去幼儿园的。我希望你能告诉我怎么才能准时到幼儿园呢?”当你说完这些,你的孩子可能已经开始思考他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妈妈不伤心呢。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孩子也无需完美的父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一种说法叫“ 足够好的妈妈 ”(Good enough mother) ,在国内也被译为“60分妈妈”。意思是,妈妈不能是差劲的匮乏性的妈妈,也不必是完美妈妈,刚刚好就可以了。所以对父母来说在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上,我们能做的是先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再来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我们需要教会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了解到“我”的情绪是可以被父母、被别人接纳的。在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时,我们可以练习使用以上两个句式。同时坚守一个原则: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有条件地接纳孩子的行为。
在当父母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小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实践。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完善自己、从而成为自己。教育孩子是挑战,也是机会。希望我们每位父母都能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