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一位辣妈忽然深夜致电。匆忙接起原来是请假的:“老师啊,我家孩子得跟您请几天假。你看我们单位好不容易派我出趟差,正好孩子没去过那里,我想带他去看看。”我揉揉眼睛,问:“再过一周就期末考试了,不能考完再去吗?”“考试前我就该回来了。反正小学阶段知识主要是打基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我跟您说一声您多包涵吧。”说完电话挂了。好吧,孩子跟着妈妈去出差兼旅游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是古人求知的一种模式,现在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俗语,可是对于这句话的含义却不能仅仅从字面上来理解。
前段时间毕业的学生有个聚会,也请了我一起去。聚会上见到孩子们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很开心。可是没多久孩子们就纷纷各自拿着手机刷圈。这时我收到了小A的短信,短信上说:“老师,我很想念您,但是我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参加聚会。因为我总觉得现在的聚会就是一堆人坐在一个地方各玩各的手机。我觉得很没意思。”小A的话虽然比较直接,但确实是真相。我问正在扒拉手机的孩子们:“咱们今天为什么要聚会呀?”“好久不见了,聚一下以免彼此忘了呗。”组织策划这次聚会的孩子笑着回答,“我爸爸妈妈说,将来还是朋友多了好。”嗯,看来是典型的主张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教育观念。
不过,我想请有过上述两种类似经历的宝爸宝妈问一问,您带孩子去过的地方都给孩子留下了什么印象,他的收获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一个地名的框架,所到之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地方特产、传说故事都说不上来?还有,在一次次聚会中,您带着孩子面对林林总总的来宾的时候,“阅”了些什么?
其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都可以理解为学习的方法。
读万卷书———从书本上学
读万卷书,是指多读书,尤其是前人的经典著作。广博地阅读了解前人的思想、经验、理论,就像站在巨人的肩头,才能看到自己以往看不到的境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在这弥足珍贵的时间里,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看到更广的世界?读书。在世界众多民族中,犹太民族可谓是酷爱读书的民族;在诺贝尔奖的得主中,人口总数仅有1600万的犹太民族,竟然摘得了历年来诺贝尔奖总数的五分之一,这难道不是“读万卷书”成就的辉煌吗?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不可能事事都从头做起体验尝试,但是阅读了前人的书籍就接纳了前人的思想,是间接地获得他们的经验。所以,学习的第一种方法就是从书本中学。
行万里路———从实践中学
如果说仅仅拥有书本上的知识是“纸上谈兵”,那么在实践中学习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讯先生尊为“史家之绝唱”。他把和历史事件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岁时的一次全国大游历。游淮阴他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他瞻仰孔庙,儒风习俗;到彭城,他听取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门……可以说司马迁因为当时有了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才能著出不朽的史书。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的著述,李时珍踏遍万水千山,亲自到危险的地方采药,向有经验的乡民请教,有时还要亲自品尝试吃药性药效……历时19年多,记下了数百万字的笔记,经过几十遍的反复修改,终于在60岁时完成了巨著《本草纲目》。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为什么现在有的家长奉行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最后却收效甚微呢?那是因为只注重了“行路”的表面意思而忽略了出发的根本目的。
“行万里路”是在实践中学习,同时通过实践检验对照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是毫无目的地出门转一圈。现在我要求学生假期出去旅游前必须自己做攻略,去哪?游什么?为什么游?都要有准备,否则就只是“到另一个地方吃饭睡觉”而已。
阅人无数———从交流中学
“阅人”又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不是“见人”?“阅人”是要阅读别人的思想。阅读思想就是进行思想交流。“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萧伯纳这句话教会我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一次非常有名的学术交流会——孔子问道于老子,这是一次经典的儒家学派与道家学派的思想大碰撞。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蔂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这句话是告诫孔子“知识当活学活用”。
交流回去之后孔子对弟子们讲:“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大意是称赞老子是象龙一样人物。孔子不单问道于老子,还向其他贤人异士学习,还学习周公、文王、易经、三皇五帝及他时代的政治人物风云人物,甚至学习其弟子。孔子在教中学、学中教,取法一切人事物,正所谓“阅人无数”,后来才有了“万世先师”。
这就是阅读了别人思想之后的收获,这才是“阅人无数”的真正意义。
综上所述,原来读书、远行、交友皆应以学习为根本目的。春光正好,让我们一起从书本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交流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