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你会觉得委屈,明明是看了这么多关于理财方面的书籍,也听了很多课,也做了很多尝试,可为何就是学不好理财?
好吧,我想告诉你,因为你不懂得分享,你学到的知识只是经过了一个吸收的过程,你还没有进行消耗,进行深加工,也没有进行分享输出。
想真正掌握理财规划的技术,需要经历哪些步骤?
第一步,输入,各种考证、各种付费学习、各种阅读、各种讲座等等;
第二步,知识管理,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加工,然后不断的练习;
第三步,输出,通过各种平台进行文字、语音、课程、讲座等方式进行干货分享。
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也是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一个套路。
法乎其上,则得其中;法乎其中,则得其下。意思就是说,当一个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把目标定高一点,那么,对自己的要求就会更高一点,取得的成就自然也是更高一点。
其实,如果你把自己当做一个将要成为相关方面讲师的心态去学习,而不是作为一个纯粹学习者的心态来学习,产生的效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讲师比学习者多了一个输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输入和整理。
教学相长,很多理财达人都是很喜欢分享的,越分享,自己的理财知识就会越巩固。
我在参加工作后的头三年内做了学生和讲师两个角色,而正是讲师的角色让我反过来在理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教学相长真的是最快的成长方式,也许你们没有当讲师的机会,但却可以借助一些平台来沉淀和提升自己,比如经营一个理财微信公众号,组织一个理财社群,开通「分答」或「值乎」接受理财咨询提问等等。
学到的知识一定要学会用输出来检验,不管是文字、还是语音,一定要去做。
在进行输出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哪些工具?
在智能手机时代,我们有太多可供输出的平台,文字版的有,微信公众号、简书、知乎等;语音版的有,喜马拉雅FM、千聊直播、微信群分享等;付费版的有,「在行」、「分答」、「值乎」等。
在进行输出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种心态:不管我分享的东西对你有没有帮助,反正我自己是受益者。不管是文字、还是语音方式的输出,你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展示你才华的平台,一个自我沉淀的平台。输出的过程中能起到这两个作用已经很好了,等做完了这部分的内容,你再来考虑如何提高你的影响力。
首先,把它们当做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有人在「分答」问我,我入驻「在行」是不是为了赚钱。
尽管在「在行」赚了不少钱,但是我一开始却是把它当做自我展示的平台。「在行」是一个可以展示我才华的平台,这样当有人问我「理财规划师」是做什么的时候,我就把我的「在行」主页发给他看,他就知道我能帮他解决什么问题了。
当一个人值钱的时候,不赚钱都很难。
尽管作为「在行」元年的行家,会比后来者更有优势,但事实上,入驻「在行」我可是拿出了十二分的认真态度。因为很看好姬十三和果壳网,所以我为自己的入驻感到高兴。后来意识到这才是我能成为一名按小时收费的「理财规划师」的最佳平台。
其次,把它们当做是一个自我沉淀的平台。
有些人在做分享的时候总想着是否对别人有帮助,但是我却认为,不管我分享的东西对他人有没有帮助,反正我自己是受益者。
我在2013年开始经营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内容主要是我在培养专业「理财规划师」队伍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培训过程中一有新问题出现,我不仅会当场做出解答,过后更是会把这些问题和解答方案整理成一篇文章发到公众号。所以,我的公众号算是比较小众的,而且我发现关注我的公众号的人以业内人士居多。
我在公众号主要发表自己的原创文章,后来因为被剽窃的太严重慢慢就不发了,直到拿到原创保护功能我才又开始了写文章。
其实,我起初并不是太在乎粉丝数量,我也不学其他的一些公众号去买粉丝回来充门面,且不说我的文章对受众有没有帮助,通过写微信公众号文章这个行为本身对我自己就有极大的帮助,这是我的一个把知识输出的过程,在输出的过程中我的知识体系不断的在完善,这已经是达到我的目的了。
也有人问我,为什么我的「分答」接收到了那么多提问,却只回答了不到200个,是不是没时间。
其实,时间只是一部分的原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想通过大量敷衍的回答来充数量。和入驻「在行」的初衷一样,我希望通过一个语音版的「在行」也能全方面的展现出我的专业与技能,我实在是不想敷衍客户,更不想敷衍自己。
最后,充分展示和沉淀过后,你将收获属于你的影响力。
通过认真经营「在行」和「分答」这两款付费版的线下交流和语音交流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的系列文章输出,在赚钱的同时,也为我在其他平台全方位打造个人品牌的影响力提供了帮助,我的知识体系更完善了,我的经验更丰富了,我的粉丝也在慢慢培养起来。
所以,在输出的过程中能起到展示自己和沉淀自己这两个作用,等做完了这部分的内容,你的影响力也慢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