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东封西祀后半生
第十二节 宰相斗
公元1020年九月,赵恒的病突然有所好转,又到崇德殿视事,下诏惩治了朱能党徒,处死、流放数十人。
丁谓成了首相,权力炙手可热,擅权任事,用人独断专行,李迪愤然对中书同列道:“我起布衣,官至宰相,誓死报国,怎能为自己的安危而附会权臣?”
丁谓提议两府首脑兼任东宫官,李迪以为不可。丁谓又想提拔死党林特为枢密副使,李迪又出言阻止。丁谓更加恼火。就提议让李迪兼尚书左丞。按以前的制度,宰相没有兼任尚书左丞的先例,这实际是丁谓打压李迪的手段。
李迪也是火爆脾气,一听丁谓的提议,暴跳如雷,怒骂丁谓,骂完,还不解恨,举手中笏板要揍丁谓,丁谓一看势头不妙,立即鞋底抹油,溜之乎也!钱惟演、冯拯人等极力调解,但是两人视如仇敌,始终难以和解。
十一月的一天,赵恒御长春殿听政,内侍拿出写好的制书放御榻上,赵恒对大臣道:“这是你们兼任东宫官的制书,丁谓兼太子太傅,李迪兼太子少傅。”
李迪感觉很突然,但是毫不畏惧地上前道:“东宫官属不应当增制,臣不敢受命!丁谓欺罔陛下,擅弄权柄,私密林特、钱惟演,嫉妒寇准,林特儿子杀人,事情被遮掩没有惩治;寇准本无罪过,却遭罢斥。钱惟演是皇后姻亲,参与朝政。曹利用、冯拯互为朋党,且为朝廷重用。臣和丁谓作为宰相,难逃责任,愿和他一起罢免宰相职位,并付御史台劾问!”
丁谓却争论李迪和寇准是同党,说李迪现在似乎义正言辞,其实是想为寇准翻案。两位宰相在赵恒面前力争,眼见赵恒脸色越来越难看,眉头越拧越紧,两人急忙住口,并先后告退。
赵恒怒气勃发,真要将两人交御史下狱,冯拯、曹利用急忙劝解道:“宰相下狱,闻所未闻,骇人视听!”
赵恒怒气稍解,遂留制书不下发,并立即口谕,罢丁谓为户部尚书,李迪为户部侍郎。同时任命任中正、王曾、钱惟演兼太子宾客,张士逊、林特兼太子詹事,晏殊为太子左庶子。赵恒一口气下完诏令,气哼哼地回内宫。
当晚,赵恒让翰林学士刘筠起草制书,再贬丁谓知河南府,李迪知郓州。
第二天,丁谓入宫向赵恒辞谢。赵恒责问丁谓为什么和李迪争吵。丁谓道:“不是臣敢在陛下面前争执,只是李迪无故怒骂臣。臣并没有辞职不干的意思!”
见赵恒面色稍微缓和,丁谓立即道:“臣愿意继续在中书为陛下效犬马之力!”赵恒命赐坐。
左右内侍取一木墩过来,丁谓此时的机敏和狡诈立即就显露出来,他回头对内侍道:“陛下有旨,恢复我的宰相职位。”
内侍见赵恒默认,便换了一把椅子给丁谓坐。丁谓奏对出来后,赵恒让内侍都知张景宗、副都知邓守恩传口诏,送丁谓到中书省,这就是真让他继续到中书视事了!
当时翰林学士刘筠已经起草好了一同罢免李迪、丁谓的制书。
不料旦夕之间,风云突变,丁谓让刘筠重新起草制书。刘筠也是硬骨头,拒不奉诏。丁谓只得召另一位翰林学士晏殊草制。刘筠从翰林院出去,在枢密院南门遇到晏殊,晏殊侧面而过,不敢和他见礼,因为心中有愧!可惜得很,晏殊一颗白壁,此举略显瑕疵!
第二天,赵恒下诏:“自今军国大事仍旧亲决,余皆委皇太子同宰相、枢密院参议施行。”这就是让皇太子监国的意思了,可惜首辅宰相却变成了丁谓。而李迪却依然被贬出京城。
皇太子辞让,赵恒不允许。不久,开资善堂让赵祯亲政,此时赵祯才十一岁,外事做主者实为丁谓;赵恒的病时好时坏,内事做主者实为刘娥
佐料:前回说过,丁谓虽然奸诈,却博学多才,聪明绝顶。《宋稗类钞.才干》记载了他的几则事迹。
真宗相符年间,宫中起火,由丁谓主持修缮宫殿。因为宫殿取土路途遥远,丁谓却命下属在当街挖坑取土,不几天形成了一条巨堑,接着掘开汴河的水引入堑中,需要的材料全部由竹木排筏或船运入宫内,完事后,又用剩下的废弃瓦砾灰壤回填到坑内,再恢复为街道,一举三得,省却费用上亿。
真宗临幸澶渊,丁谓知郓州(山东郓城)兼齐、濮等州的安抚使。当时契丹深入到了山东境内,民众惊慌失措,纷纷向杨刘渡(山东东阿)逃难。渡口摆渡之人索取重财,否则,不肯帮人过河。典型的想发国难财!
丁谓听到这个消息,马上从监狱提出几位死刑犯,让他们扮作摆渡人,然后将死刑犯在河边斩首。其他摆渡人见状,吓得屁滚尿流,立即将百姓渡过河。
之后,丁谓又把难民组织起来,沿河持旗帜击斗,布置疑阵。契丹兵不知虚实,很快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