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一些养生类文章的朋友会发现,脾气好就似乎代表了很多人性高远的表达:比如脾气好的人格局广而层级高,又比如说好脾气的人有度量,有远谋等等。似乎脾气决定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表面优雅的辞藻与看似深邃的语句,堆砌的是人们对于好脾气的向往,更是对于成熟,成功等背后饶有深意的人生状态的向往。于是很多人开始寻找好脾气的秘方,但无论是心理暗示还是在波折中锤炼自己,人们总是会在那些“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动了气”。
这时,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会告诉人们:要么,是你经历的太少,体验的太简单;要么,人生如戏,该发脾气发脾气,为何?人活一世,图个自在,图个快乐。
其实,好脾气不是通过某种思考或是经过锻炼出现的能力,而是在遇事之后的合理化思考。这种思考的背后,没有所谓人生哲理的衬托,有的,只是衡量情感价值的评估。
我们举个例子。
小朱在职场中遇到领导批评,心里很不舒服甚至顶撞了领导,因为小朱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于是情绪产生消极的波动。而老郭遇到领导批评之后,心境泰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让老郭对于一些触动自己情绪的行为视而不见。
小朱和老郭同是遭到了批评,老郭的“好脾气”是因为他本身脾气好吗?不是,老郭所谓的好脾气,是因为他更懂得职场的生存之道:相对于小朱来说,老郭更加明白领导批评自己的意图和影响,而小朱只是把批评看成了“一种刺激”。
这个例子说明了两件事:第一,好脾气无法通过训练得来,而是要通过看待问题的观念和态度得到的,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见过一些上了年纪岁数大的人生气起来比年轻人还要激烈,为什么?就是因为看待问题的观念刺激了他们的脾气。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拥有好脾气的本质,是对态势有着非常理性的评估之后所产生的理解。同样是被批评,小朱更多的是关注了自己遭到了羞辱,于是急火攻心生气。而老郭考虑的是领导对自己的关注,同时对自己的错误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这样的差异化理解,就造成了好脾气和坏脾气的区别。
养生类文章总是告诉人们,要心胸开阔,放下是非,才能风轻云淡。但现实的残酷怎么可能让你放下是非?人就在是非之中,怎么可能跳出是非之外呢?那样的做法,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
真正的好脾气,是悟出了让你产生情绪波动的事件背后的积极意义,大岛曾经跟各位朋友谈过我的一种理解:解决问题,不是微笑着摇摇头就可以了,而是要直面问题,可以不笑,甚至可以痛苦的哭出来,但只有这样,你才能明白你面对的是什么。
直面问题所在,才是获得好脾气的唯一渠道:人最悲哀的不是不知道,而是假装知道了很久之后,终于发现骗自己的人,就是自己。
所谓自欺而欺“人”,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