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我读了一本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觉得还不错,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感受。
这本书是由二志成和郑会一合著的。二志成,韩国著名畅销书作家,韩国国民导师,代表作《阁楼梦》、《女人当如希拉里》、《要像二十七岁的李健熙那样》、《阅读成就领军人物》等。郑会一,韩国知名教育专家,自学6个月英语开始教授英文课,后成为英语学校校长,最早跟从二志成完成1年阅读365本书的实战派,阅读和合理规划时间的倡导者。
这本书语言浅显易懂,摒弃枯燥乏味的说教,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如何快速有效大量地阅读书籍,读来轻松有趣,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接受作者的观点和方法。
作者认为读书分三种类型:1、享受趣味,2、获取新知,3、改变人生。本书重点讲述如何通过读书改变人生的。而改变人生的阅读分为三个阶段:1、基础定向阅读,2、 加强定向阅读,3、深层定向阅读。
故事梗概:主人公叫洪镇洙。他,工作上被降职察看;恋爱上被女友甩弃;生活上因父亲事业破产倒闭,变卖房产仍不足以抵债,父亲出走躲债,剩下他和母亲、妹妹三人租住在低矮逼仄的半地下室。
他以自己微薄的薪水维系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房租水电费,生活伙食费,妹妹的学费,还有债主们上门逼债……生活就像一地鸡毛,纷纷扰扰,弄得他焦头烂额,度日维艰。
正是在这样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艰难处境中,洪镇洙听从同学兼挚友尹明勋的劝告,在郑会一和李智厚的指导下,开始了疯狂读书之旅并成功逆袭。
我将此书的精华整理成思维导图,并穿插上书中金句,希望你看了有所收获。
读书不单是为改变人生所做的选择,而且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读书有什么用?我也曾怀疑过,认为是白费力气的事。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头脑清醒,要认真地扪心自问,是觉得自己真的不需要读书,还是因为受外部条件影响而动摇了自己读书的信心呢?
如果自己的速度与周边环境变化一致,就只能是在原地踏步,无论如何都无法向前迈进。红皇后效应出自《爱丽丝魔境之旅》。
要想离开相差无几的竞争环境,仅仅不停歇地奔跑是不够的,还需要付出两倍以上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单凭兴趣去读书又有什么意义呢?是啊,当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很大的乐趣,这种乐趣也能让内心产生力量,但是产生不了显著的外在变化。
如果满足于现状,就会停滞不前。所以与其说把那种想法单纯地说成‘欲望’,不如说是改变人生和成长的‘强烈愿望’更合适。
要想真正改变和不断成长就必须读书。
只要不是去死,就一定要试试看。
当你对某个人有一种超乎一般的反感时,是因为你从他那里看到了自身消极的一面,是因为对方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你自己所厌恶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镜子效应”。
简单地说,就是要抛弃成功与我无缘的想法和做法,带着必定成功的信念去思考、去行动,最后就一定能够成功。
100天读33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在初始阶段培养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的第一阶段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读书习惯上。任何时候最重要的都是终极目标。
刚读了100天的书,就希望发生天翻地覆的戏剧性变化,那只是一种欲望。
每个人所希望的人生各不相同。想去理想的彼岸需要用很多石块搭桥,搭桥又必须先从第一块石头搬起,不要犯那种只有理想而不去做实事的愚蠢错误。
读书和往缸里灌水是一个道理。我们在往缸里灌水时,开始一两滴水是很不显眼的,水到了一半的时候,再倒一两滴还是看不出什么差异,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如何缸也是灌不满的。不过千万不要半途而废,试想一滴一滴地坚持灌到最后,那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他说如何去回报一生都难以报答的巨大恩情呢?那就是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那些你认为需要帮助的人,自己带着感恩之心去生活,比别人对你说些什么都更高兴。
学习不只是在学校里进行,在学校的学习仅仅是为踏入社会做的准备。
在某个特定领域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写的一本书里有近30年的经验之谈。如果你读完100本专业书籍,就跟修炼3000年的功力没什么区别了。
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会像闪电一样瞬间就能搞明白业务中所有的问题,而是一个细雨润物的过程,变化是渐进的。
最重要的不是与别人攀比而是培养自身的实力,然而实力的增长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缺少自信只能是被自卑感所折磨。
“周围有很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是件好事,因为有了他们,自己才会不停地奔跑。红皇后的话是对的。”
书并不是单纯的信息集合体。很多的学者和作家把他们一生寻求到的真理写进了书里。科学家、数学家、艺术家、企业家以及政治家都是如此。为什么呢?难道说作者们写书只是为了留名于世吗?不是的,他们写书的真正原因是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
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读,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
书不是用眼睛读的,而是要用心读。不是说把书读完往书架上一放就算了事,而是要记在脑子里和心里才是真正的读书。
那时候我才醒悟,原来路不在书中,而是在心里。
读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过程是绝对不会背叛结果的。
再感兴趣的事也会有厌倦的时候,这时候一定要坚持下去才行。要相信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哪怕是难以察觉的微小进步。并且要对自己充满希望,还要有锲而不舍的意志。这些都是形成稳固习惯的重要因素。
关键在于它来的时候要清楚,马上控制调节,感冒不也是初期控制住就好得快嘛。任何时候克服倦怠的力量都在于自身。
克服倦怠期分别有三个方法: 去见指导老师,去见书友,去图书馆。
归根结底克服倦怠的三个方法从根本上说只是一个,那就是想想自己开始读书的目的是什么,重找一下自己的初衷。
倦怠期有多长,程度多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克服它的决心有多大。
THX读书法:各种书都读,读的过程中就会对某一个点特别关注。从这个点开始,一直往下读,不管作者是谁,什么主题,只要觉得喜欢,就继续深入地读下去。这种读书法不是和英文字母T很像吗?
读书读到一定深度自然而然会产生新的想法,而后就过渡到别的领域或书籍里去,从而形成另一个T字,最终经过在头脑里的整合,当两个T字连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H,这便是H型读书法。
如果把几个T混搭在一起不就成X了吗?而若干个X聚在一起,就可以自如地驾驭任何一个主题了,再经过认真思索,不就达到哲人的境界了吗?
通过读书实践,洪镇洙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味地读书并不能使人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看看周围就会发现,有的人尽管读了很多书,依然是独断专行只顾自己。这种人不愿敞开心扉倾听他人意见,只喜欢炫耀自己的知识,无视他人的存在。不想反省自身或根本就不懂得反省自身的读书反而是有害的。
问题在于以何种方式和何种态度读书。洪镇洙认为千万不要忘记读书的主体是自己。一定要懂得自己为什么读书,自己想通过读书改变什么。
实际上与其说读书是为了成为作家,不如说读书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因为至少在读书的时候可以忘掉一切烦恼。
种子不生长,不会有鲜花;人不满足,才能有成长。
只有不满足于自己最初的状态,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改变自己,才能获得自己所期望的成功。
我认为读书不是单纯的阅读,你可以把读书想象成是借助作者的思考,替代作者生活的行为过程。
不论有多么高的热情,一旦中途放弃,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热情只有得到韧劲的支撑才是有意义的。
即便是再好的规划,如果缺少韧性和自信,最终只不过是一个妄想而已。
第一,因为成功人士看起来非常了不起,有些人觉得自己绝对做不到,缺少自信。第二,在成长阶段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最后消耗得所剩无几,也就失败了。
我时时被梦想与现实之间那种巨大的背离感折磨着,只好强挺着一天一天坚持走了过来。今天我已经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使梦想成为现实的人了。现在我依然确信读书是将梦想变成现实的最有力的手段。凡是认真努力读书的人都可以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