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过小年,一般的说法是因为祀灶。这是从宗教的角度说的。但是笔者从小听闻过一种重要的民俗,使得笔者一直认为这是过小年的正宗说法。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很多,但是最为人们看重的只有三个节日,即端阳、中秋、过年。这三个节日是必须要庆祝的。笔者的少年时代,还正是物资匮乏的时代,但是即使如此,每年的端阳、中秋、过年都是必须有鱼有肉的。端阳节在官方或者文书中被称之为端午节,我们乡下一直称之为端阳节。人们也许不知道端阳节的来历,但从小就知道,端阳节除了吃鱼吃肉,还必须吃包子和粽子。在那个时代,平常即使吃一个包子也是奢侈的,但是端阳节是必须要吃的。一般是到了五月初一日供销社就开始卖包子了。到了五月初四,家家户户都要去食品站称肉买菜。
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这个说法民间和官方是高度一致的。以前,生产队到了八月十四,就要干塘捉鱼,要杀猪分肉,供销社过了八月初一就开始卖月饼。虽然那个时候的月饼极难吃,有种说法说是过端阳的时候包子没卖完就扔在供销社的仓库里,到了八月初把那些已经霉变的包子掰开,取出中间的馅再适当添加点其他的东西进去就变成了中秋月饼的馅,即使这种说法存在也不妨碍人们过中秋对月饼的期待。
过年就不用说了,这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现在官方的正式说法叫过春节,但是过年和过春节其实是有区别的。过年指的是除夕那天,春节指的是正月初一。因此民间其实更看重过年,正月初一的拜年只不过是过年的延续而已。
对于这三个最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所以无论是在外面做生意还是务工,都要赶回家和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吃餐团圆饭。否则就没有了过年或者过节的味道。因此,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公社或者大队的集体企业仍然保留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每到五月初四、八月十四,中午都要会餐打牙祭,支付部分工资,然后下午就放假,让所有职工回家团聚。至于过年,那就更要提前,腊月廿四中午,就要会餐打牙祭,然后发放工资让职工回家过年。端阳后复工的时间是五月初六,中秋后复工的时间是八月十六,过年后复工的时间是正月十六。
其实这种不成文的规定是有来头的,据说旧时候财主家请长工也是如此操作的。长工的工资是以年结算的,以现在的说法是年薪制,但是每到五月初四和八月十四,都要预支部分工资给长工好过节,中午摆个宴席,让长工提前在东家过节,然后回家与家人团聚。过年前,按规矩长工必须是腊月廿四日下工,东家把年初长工上工时约定的工资扣除年中预支的部分,剩余的都要在腊月廿四这天结算清。中午,东家必须恭恭敬敬举行一个宴席,请长工上坐,意思是辛苦了一年,在回家之前好好地和东家一起过一下年。这餐饭,不但丰盛,还要放鞭炮,饭前敬神,十分正规,就跟过年一般。但毕竟还不到过年的时候,不是正式过年,于是就叫过小年。小时候大人们经常和孩子们开玩笑,说是过小年就是小孩子过年,其实不是的。过小年不是给小孩子过年,而是给长工过年。
这种说法,毕竟我也只是年轻时听说的,不知是否准确。但不管怎样,也算是一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