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阅读;阅读,写作;一个输入一个输出,两者相互关联又彼此分离。读书的人未必写作,而写作的人大部分在阅读。我喜欢阅读,也喜欢写作。所以自己对读书和写作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看上去是胡言乱语的一些看法。
我常在一些微信号或一些写作平台上看到某某某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一个月赚了XX万元,你可以花XX钱参加这个写作班。写作可以学到吗?我曾经问自己这个问题。写作在小学里教教我觉得我可以理解,因为是教孩子一些文体的构成(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等等),那是孩子们初接触写作,而且这是应试教育要求的。但是当我们成人了,还需要别人教我们怎么写作,怎么用字,词,句吗?或是把别人写作的经验教给你吗?怎么教、如何教?有些写作大家有的是农民身份、有的是工人身份,他们怎么有钱参加到这样的写作班里?写作我觉得是靠经历去说话的,你经历的越多你能写出来的东西就越多而且越真。你会发现让你写一个熟悉的东西原比让你写一个陌生的东西简单,这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作家为了写小说就去体验,把自己当作书中的人物去体验去感受然后写出来。我喜欢的作家严歌苓写《妈阁是座城》就真实去体验赌博的感受,写《老师好美》也是去学校和学生们在一起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她的文字可以深入人心。所以说写作班里你学不到什么,而所谓的写作班只是你可以依靠大神的名气快速出名而已。但是我所说的写作班不是教特殊文种的写作,如行政公文这类的写作班,因为行政公文是一种特定的文种,所用的语言很书面语,有特殊的格式和文法,这是需要学习的。 在写作上还有一个现象很奇特,就是要追求多少多少字,觉得非要写上1000字以上才算好文章。我觉得写的好与不好和字数多少没有多少关系,我曾经为了写1000字以上而把自己逼的什么也写不出来,写一部分看一下自己写了多少字,而打乱自己的思绪,有时写的字数太少为了达到1000字而在不需要填字的地方填字让文章看起来很啰嗦。放下字数的想法,跟随自己的心灵你会写出你满意的文章而不是根据字数去写作。诗歌的字数不多,难道我们就要说它不美吗?
关于阅读,现在对碎片式阅读的抨击声很大,认为碎片式阅读形不成体系。其实我想说碎片式阅读比不读强。现在职场上的人很难每天拿出一大片固定的时间去阅读,他们只能利用上洗手间或在公交车上的时间看看手机上的新闻或是他们喜欢的东西。自从当了妈以后我也没有大片固定的时间供我阅读,最近我开始在上班的路上听得到APP里的逻辑思维和李翔内参,听完一天的刚好到单位,然后再听一个逻辑思维公众号里罗胖每天的60秒钟。慢慢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而且我很喜欢这种习惯,而且真的了解了不少东西。如果上班路上的这点时间我只是一味地行走,那么我什么也得不到,但是利用上班路上边听知识边行走,虽然知识是零散的但是那也是知识,总比什么都不知道强。
在阅读中我喜欢读这样的书,就是能给我带来共鸣,就是这个东西我也想到了或是这个点子太妙了,就像学武的少年被大师打开了 ,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前段时间读《目标感》,其中就有一个关于“完成”的理论对我震撼很大:针对这些任务,确定“完成”意味着什么。注意:是无过错地完成,而不是完美地完成。有的时候我追求完美地去写作却发现完美太难了,所以把不完美的东西都丢开不再想写,这样自己一篇文章都没写完,现在我会让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写完一篇文章,也许很多年过去会发现自己写的是个屁但是至少我完成了,它是属于我写作生涯中的一朵浪花。
今天在写这篇文章时又听到罗胖说的读书的两种体验,在这也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爬山:需要你调动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去寻找文字里面的着力点,就像攀岩找山崖上的突出部一样,一点点蹬着往上拱,当然就慢;冲澡:你站在那里不用动,书里的文字像流水一样冲击着你;一个人的阅读量打了,他的知识结构就能承接更多的陌生信息的冲击,文字在他眼里就都变成了模块,爬山的过程就渐渐变成了冲澡的过程了。
对读书和写作的一些胡言乱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