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这两个字眼就会想到,高中数学老师说这道题你得好好思考思考!物理老师说这种模型你得思考过后在写不能上来就套公式!由此来说,思考这两个字好像是太难的事,以至于我一直想着要先学会什么套路来躲避思考,可是,这看似轻松的方法却被笑来老师一语道破:坚持拒绝思考,然后用天下最累的方式生活却不自知。这么说,思考其实是最轻松的么?我不知道。我好像也不会思考。
Kris老师让我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当别人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更愿意完全听从相信还是会思考之后提出质疑?二是,你是一个有逻辑的人么?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选择保留。
人与人的差距小范围来讲真的就是在对问题的思考上么?
笑来老师将critical thinking翻译为独立思考,说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看起来很轻松的过程一旦开始尝试起来确实陷阱重重,什么迷信权威,诉诸权威,诉诸情感全都来了,那么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有个清醒的正确的认识: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就算权威正确,也只是权威表达了正确,而非正确属于权威。其次,如果拒绝独立思考,也就是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却碌碌无为一无是处的现象,或者是总被批评顶着一颗榆木脑袋,这些人并不是偷懒而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我们暂且不说习惯的影响,但是长久的回避思考的思维模式,这个看似轻松实则加速死亡的逃避躲避方式造就了他们的行为模式,按要求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不曾思考如何干好或者该任务的目标,实质,意义。用形式掩饰内在的懒惰,唱着稳扎稳打的口号,却骗了别人也骗了自己。
说思考思考,逻辑逻辑,可是没有的原因大多是掉入这两个陷阱
笑来老师对于逻辑非常推崇,这在这一章中大量的日常中的逻辑问题都有阐述。思维有陷阱,这里我们来说说概念不清和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首先我们先说两种人,第一种是脑子清楚地人,就是指那个人的脑子里没有那些乱七八糟,毫无必要,不讲根据,混淆视听的概念。或者说,他可以清楚地了解那些概念是什么样的,以致一切在他的脑子里都非常清楚。第二种是脑子混乱的人,其主要特点就是吧根本不是一回事儿的东西当作一回事儿。因为他们构造世界的概念是粗糙,混乱,未经细分与整理的,所以他们的世界也只能是粗糙,混乱,无法理顺的。那么造成这种分类的原因我们叫做概念不清,反过来说,永远都是那些能把概念理解透彻,区分清楚的人才能理解清楚的思考,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上。第二原因我们叫做拒绝接受不确定性,又或者可以说成是对例外的仓促结论和过份简单化,可见任何事情上都要有绝对的耐心,简单粗暴是绝对绝对不可行的。
你知道逻辑思维中的因果关系么?
师生之间的因果关系,好的老师与好的学生打交道是一种互为因果,相比差些的学生对老师的崇拜感导致老师满足,以至于认为学生越差越好,优秀的老师也会更加优秀,退步的老师的能力也将会固化,但是这些人会为自己的尴尬找到一种可以让自己心安的解释,就好像是某些不招人待见的丑女对自己从未收到过的情书的解释是“我才不像她那样作风不正派呢”一样。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自己周遭的环境总是会莫名其妙的让我不安,让我纠结,笑来老师的几句话让我恍然大悟:不管我们用心与否,我么都在对周遭的环境不停地发出相应的信号,而构成环境的人会接受到这个信号并作出相应的反馈。我们在无形之间被环境塑造其实这个正在塑造我们的这个环境也是我们自己参与塑造的。我只能暗自反省,然后思考,我以后该怎样做,去塑造这个塑造我的环境。我知道了,要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世界其实也有“心”。
“恐惧”带来“懦弱”,于是乎……
《圣经》里提到“七宗罪”(贪婪,淫欲,饕餮,嫉妒,懒惰,傲慢,暴怒)却没有提到恐惧,殊不知,恐惧阻碍了我们的正确思考,例如,我的更好,死要面子,拒绝改变,顺从多数,简单粗暴的分了,自我欺骗等这些最终都可以归结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恐惧和恐惧所带来的懦弱。看了这几句话,感觉自己好像被剥皮抽筋一般裸露着被探究被批判被雕琢,心里很是不情愿承认,不过自己却知道,这么不浅显的道理在我潜意识中其实早就明了,只是自己不愿意面对,这就是恐惧和他的衍生品,懦弱。“强”与“弱”才是自然界中真正存在的本质,“善”与“恶”往往只是弱者一厢情愿的定义。那么克服恐惧,只能靠勇气,勇气需要积累,明白告诉你,一个人的强与弱,实际上相当于他的勇气减去他的恐惧之后的分值。正视恐惧便也就不再自以为是了。
一本好书,答疑解惑,反复咀嚼,受益终生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五章
20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