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在家了,出去了一周,又回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无法长久地坚持一份工作,一件事情呢?只要在工作中遇到一丁点挫折或者一小点情绪上的波动,他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才,这种小地方无法安顿他这样一个所谓的读了点书的“人才”,或许他过于高估自己了。他不想又不情愿蜗居在这个小镇上从事一点鸡零狗碎的工作,或许他心中还有梦想,他的阅读梦、写作梦、哲学梦。这些梦想在外人看来又或许是逃避现实的借口罢了,但他无比看重这些梦想。当现实和梦想发生冲突的时候,他就本能地逃避现实,躲进自己营造的、由父母提供保障的无比舒适的那座温暖的小小的温室中。就是因为这一次次的逃避造成了他的懦弱,经受不起别人的打击。人们常说要摆脱舒适区,要进入恶劣环境磨练一番,而他的选择则恰恰相反,他一次次躲进自己的舒适区,一次次逃避自己要面对的困境。而这些困境常常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现实常常没有他想象得这般恐惧和痛苦,这些恐惧和痛苦是被他拿着放大镜放大了的。如此下去,恐怕他将变成废物一个。
但是即便他在现实中没有什么可以借鉴学习的,也是可以把他作为文学典型的,作为丰满全人类的典型性的,也还是可以有进一步探讨的可能性的。毕竟他是人类的一份子,即便他再不济,再懦弱;作为人的存在,也还是有一番探讨的可能性的。我想说一下他可以采取的措施来避免无可挽回的他的个人的毁灭。
首先他应该脱离父母的庇护,去外面独自闯荡,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我想这是他无法坚持长期工作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家的生活太过于安逸了,没有独自社会生活的磨练,一个人是无法成人的,尤其是在无法脱离父母的庇护下。邓晓芒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成人是从脱离家庭的庇护而走上社会开始的。”
其次,前一步必然会带来很大的恐惧感,他要做的是带着恐惧生活,或者静下来观察恐惧。在这一点上,人们往往说得过于抽象了,说什么要直面恐惧。到底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恐惧的袭击,这一步还有待他自己的探索。这里也有一个方法:要想克服人性中的恐惧,就要敢于去做那些让你感到恐惧的事。做这些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事类似于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比如你害怕社交,那你就要敢于到人多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害怕游泳,那你就要尝试到水中去。这一段时间是很痛苦的阶段,可能几个月、半年或者一两年。只要度过了这一阶段,你就会感觉到柳暗花明。
最后,就是所谓的坚持。或许坚持的同义词就是习惯吧,当你对恐惧或者痛苦有一种本能的反应后,这种反应不是逃避,而是直面时。你就能在一次次的磨练中增强自身的对于恐惧的抵抗力。并且一次次获得前行的力量。恐惧和痛苦是一个人终生无法摆脱的,它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同时存在,是一体两面的,是同一个事物。恐惧痛苦是和生命连接在一起的,要想取消恐惧痛苦,只有同时取消生命的存在。所以消除痛苦是无法达到的。只有在一次次与痛苦的拉锯战中增强自身的力量,我们才有更大的勇气来面对下一次痛苦的袭击。
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力量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凡是能增强人的力量的,我称它为美的,善的,快乐的;凡是减弱人的力量的,我称它为丑的,恶的,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