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人听闻唐伯虎之名,却不知王鳌其人,但是在苏州,王鳌的名头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此碑联为唐伯虎在其恩师墓前挥泪而作。能让闻名明代遐迩后世的桀骜才子,有此至高赞誉的“文章宰相”便是明正德年间内阁首辅王鏊。
王鳌弟子不单有唐伯虎,还有文徽明、祝枝山等人,四大才子三人出其座下,可知为师者的才能韬略。
东山陆巷村,是英武殿大学士王鳌的出仕之地,也是他的归隐之处。古村有着千年的历史,被誉为“太湖第一村”,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村落,藏着江南的格调和诗意。
太湖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果树品种繁多,是一块江南福地。陆巷古村形成于南宋,系东山王氏世居之地。自从明代村里出了个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后,明清两代竟名人辈出,被誉为“宰相状元故里,院士教授摇篮”,古村也由此声名远播。
陆巷古村位于山坞之中,背靠莫厘峰,面向太湖,东有寒谷山、西有箭壶,今称巩俐岛,同太湖西山遥遥相望、依山傍水。远眺古村,青山如黛,粉墙黛瓦的古民居掩映在层层叠叠的翠绿中,与太湖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一幅别具特色的江南田园山水画。
村头的古渡口迎接着四方的来客,古朴而温暖。古码头上“寒谷渡”的牌匾让人们想起当年寒窗苦读的书生们从此出发,踏上追求功名的路途情景。
入村是一条石板路,左侧民宅,右侧是一条小河,通向不远处的太湖,河水清清,水草摇拽。对岸桔林的树叶子,在阳光下反射着晶亮的光泽。
去古村古镇,人们最爱看的还是古建筑。来陆巷就特别能满足这一点。村子里保存有三十多处明清建筑,规模之大、质量之高、保存之完整,都在江南地区首屈一指。
村内紫石街上宽石铺面、小青砖围侧,栅板店铺林立,古味浓郁,但是三座牌坊还是最为耀眼。牌坊既是王鳌的荣耀,也是陆巷的荣耀。
那骑街而立的三座牌坊:“解元”、“会元”、“探花”。是专为王鏊而立,当年年轻的王鏊可谓是意气风发,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三为“探花”,离神话般的“连中三元”只有半步之遥。三座牌坊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被毁,不过现今修复得俊朗嵯峨,飞檐灵动,雕刻精致,很有气势。
如今,牌楼下依然是热闹街市,当地村民售卖自家小菜,老妪挽着篮子挑选青嫩菜蔬,明代街市跨越五百载雨霜延续至今。只是此刻的热闹跟当年叱咤商场的洞庭东山帮无可比拟之处了,几百年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陆巷村码头驿道肩摩毂击,深巷大院花团锦簇,占尽人间风流。
走在陆巷古村,就像走在老去的时光里,就像走在古色古香的意境里,让人不得不缓行,这里的一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青石板的老街,明清时期的建筑,还有特有的苏式花园,都是陆巷的点点记忆。
我想象着古时的小姐清秀的模样,转角处一棵石榴树,吸引了视线。落英缤纷,我蹲在花树下,拾起光阴里的暗香,古老的砖墙,叙说着与花树之间的爱慕,不知道相伴了多少年,花树在墙角花开一年又一年。
沿着牌坊走向老街深处,王鏊的故居“惠和堂”坐落在山坡和平地连接处。惠和堂是一处明基清建的大型古代厅堂建筑群,为明代户部尚书王鏊的故宅,保持着古老原貌。惠和堂堂名寓意:“给人恩惠,世代和睦”。其宅进深五进,纵向轴线三路。中轴线上有轿厅、大厅、堂楼、后楼、后屋及花园等。
从王鏊的故居建制可以看出,其人为人正统端严,中规中矩,但是檐下瓦影、墙角绿竹、还有静观楼前照壁的砖雕功力讲究寓意深刻,显露着主人之风雅。王宰相喜爱交友聚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等皆是其座上宾。花园、花厅,更多以朋友聚会考量。
王鏊文化品位很高,所以整座宅院很有格调,连最细微处的砖雕木刻不仅十分精美,还很有内涵。
后楼居住的地方,因为当年拍摄《桔子红了》整修了一番,所以一切都比较完整,而且修旧如旧,只是风格上明清里带有民国色彩。 唯美的场景,一次次在《橘子红了》、《小城之春》、《半生缘》等影片中出现。
王鏊家族祭祖之地怀古堂,又名王家祠堂,清代中期建筑,至今仍供奉着老祖宗王鳌的画像。园内亭台假山,瀑布长廊,一应俱全,小而不失风雅。
村内官拜一品大员更不止王鳌一人,宝俭堂是宋左丞相文学家叶梦得故居一部分。宝俭堂始建于宋代,初名梦园,明初改为宝俭堂。世代为叶氏后裔所居,它以小巧精雅著称,保持了苏州旧时官僚府第宅园的风貌。园以水池为中,四周亭阁轩庭,山石花木,假山曲桥,明净开朗。园内有景,园外有山,建筑虽多而不见拥塞,山池虽小而不觉局促,是苏州古典园林以小胜多的范例。
叶氏,一度曾辉煌兴盛数百。解放后,叶氏族人举家离开陆巷,大家族在东山从此没落。时代变迁,物是人非。但深宅大户内的井栏、砖花、照壁、月门,留下了对前尘往事的无尽回忆,墙角的枫藤慢慢长满雕檐翘脚,瓦当上的花纹已被青苔覆满看不出原貌,落下的枇杷树叶覆盖着湖石假山基座。
向弯弯曲曲的弄堂深处走去,穿过窄长的弄堂。深藏不露的粹和堂,依地势高低起伏的陆家山而建,形成山庄式的建筑群,人称陆家山庄。
虽已衰败了,山坡上的花园部分已不复存在了。但黑白斑驳的墙面,枇杷树下整块青石雕出的古井,井沿旁的坚石铺地,在残墙断壁中尚存三座精美的砖雕门楼,为粹和堂更增添了一抹神秘的亮色,也显示出当年粹和堂的气派不凡。
苏州园林大多立于市井之中,依平地而建,其造势制形多籁于人工,像粹和堂这样傍山倚壁,依山脉自然而下者,极为罕见。
紫石街北的怀德堂是王鏊后裔旧宅,相传因王氏受朝廷俸禄,后裔受先祖厚德庇护,感恩怀德故名。现主人购下后,精心恢复怀德堂,两小院垒石筑山,造亭台楼阁,精致、婉转而又巧妙。前院各式古董、雕刻摆设陈列在内,民俗气息浓郁,文化积淀厚重,具原汁原味江南风情,故也可视为“陆巷风情民俗园。后院狭窄的空间内有石板桥和石梯,错落分布的奇石,其形栩栩如生如各种走兽,故又俗称“百兽园”。
山风吹来,古村徜徉在青山绿水的怀抱里。青砖黛瓦马头墙,古色古香的巷弄,青石板的老街,一刹那间恍若跌入了那段沉淀了百年的历史风云中。那飞檐翘角的曲线,那斑驳深黛的屋檐,那石阶上布满的青苔,散发出静谧而悠远的气息。置身此地,便会产生一种渴慕。若是在这住上一阵子,平日里的喧嚣纷扰堆叠成的厚厚褶皱便能一一抚平了吧。
离开老街出村望太湖,湖水烟波浩淼,远山含黛。回首陆巷,粉墙黛瓦,高低错落,掩映在青山绿林中。我想起了在惠和堂的感觉,阳光下的花园尽显繁华后的落寞,喧哗后的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