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走在院里,踏着日渐厚重昏黄的落叶,心里总有种莫可名状的颤动。秋天总给文人墨客一种悲凉的情愫,所以也给我们的心里增添了些许的哀伤,尤其是看到落叶,看到那种凄凉的黄。然而,我意识到中秋正在与我们缓缓告别,冬天已经不经意间悄然而至。把手缩紧口袋,往上提一下上衣拉链,然后探出头来吸一口新鲜空气,手便不自主的伸出,摊开掌心触摸一下冬日的朝阳,用一句名人名言告慰自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想着就兴奋了起来,春天,春天,春天来了不就是说我渴望的新年就要到了!
“新年”的意义对于我们,对于每个华夏儿女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一个可以度假狂欢的契机,一个辞旧迎新的驿站。更多的,是一个人生轨迹的小结,一个思想成长历程的见证,一个我们对家、对朋友、对生命的赤子情怀的释放与表露吧!
孩提时,盼望新年,那时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最兴奋的总是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吃美食,放鞭炮,还有就是大人们分给我们的小红包。好像从腊八粥喝完开始,年味儿就越来越浓,心里早早就开始盼望,今年爸爸妈妈会给我们准备什么新衣裳,到时候穿上要怎么去炫耀,怎么去在小伙伴面前耀武扬威。那时候农村并不富裕,我们的新衣裳可能是妈妈做的一双新棉鞋,可能是城市里的表哥表姐那里淘来的“洋装”,可能仅仅是一顶新帽子,但是那也阻挡不了我们的兴奋和激动,只要对自己来说是新的,都会心花怒放,孩子的愿望总是简单容易满足的吧。好不容易来到了腊月二十,心里总是等的好不耐烦,数着日子“二十三是小年,二四、二五除尘灰,二七洗澡换新颜,二八洗澡是傻瓜,二十九贴道有,三十贴花门儿,撅着屁股来作揖”,日子总比我们能沉得住气,都要过年了也不说快点走,呵呵。提起来“道有”,现在我也不能明白其中之意,就记得快到二十九了,周围邻居都会拿着裁好的红纸找我爸来帮他们写对联,写“道有”,一直也没有机会,没有心问起老爸那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在河南其他地方,在全国其他城镇是不是也会有将这两个字贴在水井、粮仓、衣柜和其他小什物上面的习俗。还好,贴完了“道有”三十就来了,这是我们最盼望的,早上起来端着妈妈用面做好的浆糊,跟着哥哥姐姐后面搬着梯子一扇门一扇门的帖老爸写好的对联和门帖、横批,还有那些“满园春光”、“出门见喜”、“出入平安”、“五谷丰登”、“家畜兴旺”……刚识字的孩子,边看边念边笑边帖,都不知道手冻得冰凉,只有欢笑只有带着书生意气的炫耀和自豪。贴完了对联,妈妈就开始端着准备好的供品开始在灶神、门神、七十二位全神来拜神,我也会经常很好奇的跟去,觉得很好玩儿,但是那些妈妈供奉的神灵在我心里面没有什么概念,不知道他们都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模样,但是,看着妈妈很认真的样子,我也会跟着在妈妈后面跪下来叩头作揖。妈妈最常祈祷的一句话就是“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我虽然不太明白,但也会跟着默默念着,跪着。忙完就到中午了,这顿饭总是丰盛的,但是我心里惦记的就只有晚上吃完饭后可以放鞭炮了,所以什么饭都不重要了。只等着盼着天快点黑,中午收拾完,爸妈和姐姐就开始准备晚上和明天早上的饺子,我们就去外面疯跑,好让时间过的快一点,终于最期待的时刻到了,吃不了几个水饺就开始嚷着让爸爸准备好“大红草”,在我们那里,放鞭炮之前,家家都要先在大门外掌灯,点一捆玉米秸秆或者稻草,就是“大红草”,预示着辞旧岁和迎新年红红火火吧,孩子们是最快乐的主角,点着边喊边跑“大红草,往家跑。只要女儿不要小儿”,男孩儿们就在跟我们对着大喊“只要小儿不要女儿”,然后各自跑回家拿出早就垂涎已久的鞭炮,对着小朋友大展威风,吵闹声、鞭炮声、大人们的笑声连成一片。等到接近八点,慢慢沉寂,大人们都回家聚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孩子们就跑到邻居家里偷偷吃他们放在水桶边上预留出的水饺,我们叫做“捞财”,谁吃的越多,下一年里就会为自己家里捞得更多的幸福和财富,哈哈,小孩子们互相保护自己家的,还要想法设法偷到别人家的,累的忙的不亦乐乎,然后我们欢快的走着跳着,玩着闹着,熬夜守岁,却总也熬不到天亮,只有第二天的压岁钱和走街串巷得到的糖果和核桃才能吸引我们爬起来继续兴奋。
一年又一年,我们的岁数也一年一年的增长,那些习俗仍然保持着它们惯有的本色不停的年复一年。我们小学毕业了,初中毕业了,该考大学了,求学的日子里,盼望新年就是希望那个假期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可以找找儿时的伙伴、曾经的同窗聊聊自己的想法和未来,聊聊现在的生活和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年味和年俗继续着,但是对于那时的我们好像没有了失去了儿时的吸引力。春联的任务我们可以胜任了,看着那一幅幅熟悉的对联,再也没有了不认识的字,所以也找不回了那时的兴奋和乐趣,唯一变化的是现在大家都开始去集市上买各种各样的春联,再也没有人跑到我们家请我爸爸自己写了,来找的就是家里有亲人去世不超过三年的,不贴红色的对联,只贴那种浅紫色的。再后来,这种浅紫色的对联集市上也有卖了。我们能清晰的感觉到,我们长大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妈妈仍然会祈祷“保佑我们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在我们升学的特殊年里,还会拉上变得不太情愿的我一起去祭拜,妈妈会加上一句“保佑我女儿今年顺利考上学,事事如意”。那时开始知道“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所以心里多少觉得妈妈有点可笑的迷信和缺少文化的不理智。我开始因为自己的小小思想的长大取笑勤劳朴实的父母了,开始在生活里跟他们顶撞了,用他们的话说“翅膀硬了现在”。年年岁岁在继续,年味儿这个时候好像对于我们失去了色彩,仅仅成为了一个休息狂欢的契机。
年仍然继续着,我们毕业了,工作了,离开家再也不能随心所欲想回家就回家了,学校里可以去逃课,工作了就再也不会有那些小孩子的冲动和莽撞了,因为慢慢明白了父母说过的责任,慢慢知道了自己肩上除了自己的未来还有对家对社会的责任了。进入社会,独立了,一切开始要自己处理,自己解决,总有很多烦恼,总有很多不如意,这时候才能深深体会到“人穷反本”,才能感觉到有父母依赖有家靠港的安全和舒心。所以新年开始被我们赋予了新的使命,因为过年了,我们可以回家,可以回到家将自己积淀了一年的成长感悟和思想回去跟爸爸说说,跟妈妈唠叨唠叨。这时候爸爸妈妈的话还是那么简单的,还是有些絮叨的,没有意味深长,但却总能给我们抚慰,总能用最简单的话戳破我们心里那些深沉和晦暗。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看从小到大,看中国各处的变化,我们的进步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然而,人的思想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变得有些混沌和模糊,最初的善良和真诚少了,但是这些却是自己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不是吗?父母仍然是纯朴依然,新年到了我们仍然可以回家,不仅仅是孝敬和靠岸,不仅仅是放松和狂欢,还要携起父母亲人的那份纯朴和简单,要守护好朋友间的纯真和真挚,走好以后的路,守护好自己心灵的沉香。
现在似乎能感觉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那种深情,过年又重新开始变成了我们的期待,期待再去贴春联,再去陪着妈妈拜神祈祷,“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是多么贴切,多么简单的愿望,再去点亮那些炮竹,爆破走那些心里的不安和不平和,平平安安,问心无愧的过好每一年。我想多年后,等我为人母,子孙满堂的时候也会重复这种对年的盼望和希冀,那时候只要我们还是平安、健康、知足、善良,那每个年头肯定都是值得期盼,值得欢笑,值得我们用心体味、咀嚼。
午间再次走出办公室,落叶已被扫走,路面依然展示出平日的清净,还有那些古老树木依然斑驳,那些草地虽然变黄,但冬日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它们组成的画面那么祥和静谧。新年渐渐走近,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温暖和期盼,因为我们在年的继续里没有丢失自我,没有丢下心里对那份真善美的执着。心里想说的只有一句“新年快乐”,最真实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