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物的表象剥离,来寻找事物的本质。这个是我一直习惯用来对待身边的事物的方式,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方法论呢?在学习心理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喜欢提到一个词语,叫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指的是一个人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家庭组成等,原生家庭就像是一个人初始性格的塑造机也就是电子设备的出厂设置,这个设置往往会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一生>里有这样的一个场景,松子有一个妹妹,从小体弱多病,因此爸爸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妹妹身上因而疏忽了松子,因此我们可以说松子的原生家庭给她的出厂设置是“缺爱”,缺爱这个出厂设置给她成年带来的属性在于,缺乏自信,渴望关注以及刻意表现。因此我们看到一个人有如上的一些属性时,可以看得到她的成长环境。
剥离表象看本质也大致如此,如看得到一个人的不自信,也能看得到一个人为什么不自信。找到的问题的原因,就等于解决了问题。所以看到“缺爱”的本质以后我们开始意识到原生家庭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予他们所需的关爱。
不妨提出这样的问题
汽车二次碾压女子,路人为什么会表现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