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16-谢柱萍
这是我阅读的关于绘本的第二本工具书:
《绘本之力》
作者:
[日]河合隼雄
[日]松居直
[日]柳田邦男
翻译:朱自强
封面上,绿色作为主色调,充满活力之感,爸爸和儿子亲子阅读的背影,亲切又美好。
今天阅读的是三位作者写的三篇前言:
1.《神奇的绘本》——河合隼雄
绘本实在是神奇的东西。从零岁到一百岁的人都能从中获得乐趣。即使是小小的,或薄薄的一本书,里面所包含的内容都极为深广。只要看过一次,它就会留在记忆中,如果被偶然想起,就会使人心神摇荡。
非常认可这一段话,在参加绘本讲师培训前,我所读过的绘本寥寥无几,第一环节自我介绍时我所说的印象最深的绘本是《爷爷一定有办法》。三天培训结束后又参加了一轮21天绘本读后感打卡,所读过的绘本算起来也有几十本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经典的绘本数不胜数,印象深刻的绘本如此之多,从宫西达也的感人恐龙系列,到关于婚姻与爱的鳄鱼爱上长颈鹿系列,从感知生命的绘本,到感受四季之美的诗歌绘本......
如果此刻再有人问我“印象最深刻的绘本”,我该怎么回答呢?
2.《绘本觉醒之时》——松居直
绘本里有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以文字来表记的文章,另一个是绘画。实际上,所有的绘画都能作为语言被阅读。不识字的幼儿,一个人翻开绘本,享受其中的乐趣,是因为他在阅读图画。
在不了解绘本之前,我也像很多人一样停留在“孩子那么小,怎么会看书”这样的阅读误区中。现在,我觉醒了,因为在每天的亲子阅读中,我也看到仅十一个月大的女儿在独自读图的情景。
3.《与生命共鸣的绘本》——柳田邦男
在前面河合隼雄的前言里就提到“柳田邦男作为一位纪实文学作家,把他的名字合绘本连在一起,应该会让人感觉讶异吧”。
这个疑问在这篇柳田邦男所写的前言得到了解答:“我遭遇最为严酷的磨难,是在五十七岁的时候。我的二十五岁的儿子,在经历了长期的心理疾病后,自己结束了生命。我感到自己的生存方式全都是错误的,完全陷入了抑郁的状态,什么事都不能做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两个月。
......
我买回来包括《风又三郎》在内的数册绘本,慢慢的读完。不知为什么,我感觉到心灵的创伤正在平静的愈合。我从绘本的一个个故事以及一幅幅图、一句句话里,发现了与我从前阅读时不同的深刻含义和体味,完全被绘本征服了。人们常说人没有陷入困境,没有失去珍视的人就不知道真正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一头扎进绘本之中,也是因为那时的心情十分纠结吧。
......
现在我脑海中的想法是,人到了后半生,更应该总是把绘本放在身边,慢慢地、用心的阅读。在只顾工作的奔忙中遗忘了的那些珍贵的东西——幽默、悲伤、孤独、相互扶助、别离、死亡、生命,会像烤画一样浮现出来。”
看完这篇前言,我想起我在看《獾的礼物》时的感受,第一次阅读《獾的礼物》,是一边看一边哭着完成的,因为想起已经去世的爷爷。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我们兄妹几个,每次想起离开的爷爷都是一副非常难过的心情。到后来再读了几次这本书时,我发现,现在难过的心情似乎得到了缓解,并非不想爷爷了,只是想起来是一种由怀念到欣慰到幸福的复杂心情。现在和兄弟姐妹们怀念起起爷爷,感觉獾就像爷爷一样,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最后离开了我们,但他教给我们的东西却永远的留了下来,这些都是爷爷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