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的防御模式吗?也许你没有听过这个说法,但你一定在生活中使用过,也看到别人使用过。要知道,当你否认、拖延、冷漠以对、回避时,其实都是在使用内在的防御。
内在的防御是一种对自我的保护,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通过各种防御机制来避免自己去体验那些不好的情绪。有些防御是我们比较容易意识到的,而有些防御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则没有那么容易被我们意识到。
比如:当你说了什么(可能只是无意中一句),但是对方突然就炸了,开始否人、找借口、甚至直接语言攻击你。如果你知道内在防御这回事,这时你会很容易觉察到,这是激起了对方的内在防御系统。
今天我想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我们内在的防御》,作者任丽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动力取向咨询师。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被壹心理评为2021年度优秀咨询师。也是壹心理、张德芬空间等平台的签约心理科普作者。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防御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层次: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成熟的心理防御、以及更为高级的心理防御。让我们了解自己内在模式的同时,可以选择更好的防御方法去应对生活,保护自己,完善自我。
内在防御系统是从婴儿时便开始伴随我们,保护我们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防御方式越来越多,不但会使用单一的防御,也能同时使用几种防御方式。但是当你的处境变了,防御机制便可能不再适应,如果你还一味地使用原来的防御机制,就可能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这本书,让你了解自己的防御的同时,也会让你更容易理解别人的反应。更好地和别人相处。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那我更推荐你看一看这本书。因为我们很多的防御机制都是从小形成的,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看完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到生活中你是否用了错误的方式去教养你的孩子,让他们受到了你不曾料想的伤害。
先说说什么是不成熟的内在防御吧。说不成熟是因为它们比较原始,常常“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使用,那么到该进化的时候了。
在这些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中,无处不在的投射,首当其冲。
什么是投射呢?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们将自己的想法或习惯,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比如,很多母亲会无意识将自己的感受和习惯强加给孩子,或者直接否定孩子的感受。长期如此,孩子就会渐渐丧失了敏感性,逐渐远离自己内心的真实感。
如果长大后的你比较冷漠,经常不理解自己的感受,那可以想想:在儿时,当你伤心、难过、惊恐的时候,有没有被否定过呢?如果那时候的你,不但没有从父母那得到安慰,反而被说不应该有这样的感受,请告诉自己,这一切不是你的错。
其实感受是很个人的,根本没有应不应该这回事,如果你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有,不管别人觉得你应不应该有。如果一个人的真实感受长期被忽略,被否认,他就会慢慢断开与感受的连接,变得情感疏离,非常冷漠。
我们的行为,来自我们曾经被对待的方式。如果一个人在被养育的过程中曾经被不断的贬低,长大后便会使用贬低这种内在防御。经常被贬低,得不到认同的孩子,还会产生自我怀疑,逐渐就形成了自卑的心理。
有一些父母很少认可孩子,他们“激励”孩子的方式就是打骂、贬低,还会经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多好多好,希望自己的孩子向他们看齐。孰不知这样其实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会让他们不断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慢慢内心变得自卑。长大以后,他们也会通过贬低别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价值,掩饰内心的脆弱。
那怎么才能建立自信,走出自卑呢?
作者说首先你需要客观地认识自己。
然后要去搭建自信与高自尊的5块基石:安全、自我、归属、能力和使命。从这5个方面着手练习,慢慢地你就会变得自信起来了。
相比不成熟的防御方式,成熟的防御方式是更能够保护我们,满足我们适应社会和自我发展需要的,但成熟的内在防御同样也会有负面的影响。这其中,回避是我们特别常见的一种。
回避背后,通常有着各种复杂的因素,需要深入探究才能发现。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回避型人格好了。
回避型人格的人在亲密关系中通常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他们是冷暴力的高手,不沟通、不回应,会回避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可能会很自我,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别人共情,也无法换位思考。虽然表面上很自负,内心却很自卑。
回避型人格的孩子,在养育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得不到回应或者是被拒绝,于是他们就把注意力转向了自己,形成一个封闭的自我来保护自己,很难向别人开放,别人也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这些孩子,可能小时候总是被父母否定,让他们对自己的感受、感觉或者认知产生了怀疑,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甚至可能有被霸凌、被虐待的创伤经历,于是便用冷漠和回避来自我保护。
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成熟的内在防御——被动,包含了拖延和无法行动。
被动型人格主要有三大特点:
1是不愿意做决定,常常把决定权让给时间或者他人。他们一方面想被动的接受照顾,另一方面也是不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过于挑剔,从不肯定他人。他们喜欢讽刺他人,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以掩饰自己的无能、脆弱等心理。
3冷暴力,冷处理,不表达情绪。
那我们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被动的人呢?
首先当然还是我们的养育环境造成的。如果从小我们所有事情都被父母安排,没有自主的时间,或者被溺爱,没有机会学会自己安排,自我安慰,就会一直被动的等待别人来安排和安抚,也就很难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所以,那些从小特别听话的孩子,就会容易形成等待别人安排的被动性格。
其次是社会观念造成的。比如女孩子应该听话,男孩子更鼓励主动。
最后它与个人应对压力的模式有关。当我们应对压力时,会做出战斗、逃跑、僵住不同的反应。逃跑也就是回避,是一种被动的应对方式。僵住也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躺平”,也是被动的。
说完被动型人格,最后再来简单说说拖延症吧。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拖延症,那么拖延的背后是什么呢?
1讨厌,但是无法拒绝,于是想往后拖。
2恐惧,害怕无法完成或者做不好,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
3回避,对不确定性产生了焦虑,于是不想开始。
4完美主义,总觉得没有准备好,无法开始。
现在你知道自己为什么拖延了么?
除了以上这些防御方式,还有很多其它的种类。这些各种各样的内在防御方式给了我们保护,让我们免受伤害,但是同时也可能让我们举步维艰,难以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这本书在探讨每种防御的表现、作用、形成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应对的方法,让我们可以摆脱那些不好的防御机制,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会伤害他人,这样我们才会活得更好。
这是一本很容易阅读的书,书中虽然有专业术语,但更多的是通俗易懂的案例。阅读这本书让我破除了很多迷雾,让我了解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防御的背后都有什么。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推荐大家都来阅读。在自助和了解他人的同时,特别是有孩子的家长,可以让自己的孩子避免很多伤害,养成更健全的人格。
本期书籍推荐:《我们内在的防御》
作者:任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