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Tee桑,一个画画,摄影和写作的准自媒体人。
备注一个读书笔记: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件「应该去做」但「没有必要」人人去做的事情。
没有必要的原因很简单:
每个人的时间有限,只能去做最重要的事。如果读书尚且不能让你生存下来还会大量占用你的时间,那么把时间花费在「求生存」上更为合理,正如罗翔在其访谈中所讲,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警惕这种 「学者的傲慢」;
读书并非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它也许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最经济、最方便的渠道(这仅仅是我的观点而已),但并不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并一定适合你。我们所处的时代叫「数字时代」,能够获取知识的渠道并非只有文字,还有演讲、播客、视频、VR、AR 等等。相比于文字,图像化的知识对我们而言也更容易接受,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趣味,那么,有什么理由它们不能取代「读书」呢?再者,每种知识一定有它最适合的获取方式,读书也只是这些方式之一,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最适合的那种。
读书并非获得最佳情绪体验的唯一渠道。我的一个主张是,读书如果不能给人良好的情绪体验,那还不如不读。当然,我这里所讲的「快乐」仅仅是其中一种情绪体验,读书的过程中可能还会伴随着痛苦、满足、无聊、愤怒等多种情绪。那么怎么定义这个「良好的情绪体验」呢?痛苦与愤怒算不算的上「良好」呢?也许,应当算上这些我们认为的负性情绪。一般来讲,在小说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情绪体验会非常明显,特别是情节特别吸引人的类型小说(武侠、科幻、言情等),这种情绪的起伏在阅读过程中是正常的,而且小说本身就具有情绪宣泄的功能,作者创作本身的部分目的也是如此。但在这个时代,「快餐文化」往往给人更大的冲击,让人获得情绪体验的方式也变得多元,「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人带来了快节奏的情绪体验。举例而言,我们可以暂时摆脱世事沉浸在电影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中,然后抽离出来,而读书是一种「慢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显然无法满足人们这种「快」的需要。
说「读书是一件应该去做但没有必要人人都去做的事情」并不意味着我不主张读书,在获得更为长久的情绪体验,获得思想磨砺、头脑锻炼上,读书是无可替代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十二岁沉浸在《水浒传》世界当中的快感和通宵读武侠小说的乐趣,也记得小时候为《四驱兄弟》而着迷的场景,而现在的人可能对电子游戏的印象更深,就情绪而言,这些或许并无分别,但在能力的提升上,只能说是「各有千秋」罢。一款优秀的游戏胜过一本好书,但不能完全替代这本好书(这话反过来说也没有错),因为游戏是松散的、即时的,而图书是紧密的、永久的。相反,一些游戏能帮助人获得空间认知能力的提升,大多数书籍并不能做到这一点。这也是「没有必要」读书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