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4月3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一名男婴呱呱坠地。他是马龙·白兰度,一个未来将屹立于好莱坞丰碑之上的男演员。
像许许多多在艺术上成绩斐然的艺人一样,年少的马龙·白兰度性格桀骜不驯,在被军校退学后,他远赴纽约学艺。1944年开始登上百老汇舞台,三年后以《欲望号街车》的爆炸性演出成为剧坛巨星。此时,他不过二十岁,风华正茂。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谁喜欢大器晚成呢?年轻时最宜鲜衣怒马,最是狂傲不羁。所以年轻人最能享受成名成功带来的快乐。他们潇洒,他们狂妄,也只有他们,才真正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二十岁的马龙·白兰度,正站在这样的年龄阶段。
1950年,马龙·白兰度生命中又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年份,在这一年,他正式进军电影界。好莱坞拥有了一位极具天赋的演员。年年艺考时,总有无数心怀演艺梦想的年轻人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期待着能有一个机会,进入各大艺术学院深造学习,他们忘了,很多东西,从来都是天赋重于努力。有天赋的人努力,会被人们记住,能够有朝一日出人头地,而更多普通的人,只能用虚妄的努力安慰着自己,在日复一日的无望中折磨着自己。
幸好,有天赋的马龙·白兰度选择走上这条路,从而开启了一个传奇。他因为在《欲望号街车》中的表现获得了当年第24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并在1954年因《码头风云》的精彩表现赢得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这一年,距离他正式踏上电影之路,不过区区四年。四年的时间,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或许正踏出校园,面临人生的一个小小路口。而马龙·白兰度,他收获了奥斯卡影帝。
有才华的人或许总有些小傲娇。性格使然,五十年代后的马龙·白兰度陷入了事业的瓶颈期。恰如小说中的男主角总能绝处逢生,掉下山谷遇到贵人一样,他,也遇上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位贵人。《教父》的导演科波拉。当时的马龙白兰度在电影圈子里堪称声名狼藉,人人喊打。他脾气古怪,桀骜不逊;喜怒无常,爱耍大牌,经常在拍摄过程中扔下剧组消失的无影无踪,使剧组档期大乱,预算严重超支;他坚持收取高片酬,同时放言只要给他足够的钱,让他扫地他也干。最糟糕的是,他正陷身于无休无止的各种官司之中。
面对这样的境况,科波拉依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事实证明,马龙·白兰度值得他的坚持。直到今天,《教父》依然是好莱坞电影中,里程碑般的存在。
真正美丽的人不畏惧年华老去,纵然时光在他的脸上刻下不可磨灭的褶纹,他依然可以优雅而从容。马龙·白兰度所演绎的教父,便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他仁慈却又冷酷,漫不经心而又充满着威严。他就是教父,他就是西西里岛的规则,他代表着黑手党人的荣耀。
毫无疑问,马龙·白兰度再一次获得了奥斯卡的垂青。然而这一次,他拒绝领奖。一名印第安少女上台,代他说明缘由,电影界把印第安人塑造成了野蛮残暴的角色,除非等这些现象有所改善,他才会对此奖表示尊重。有才的人总是能有资格,有仪仗任性。他不需要区区一座奥斯卡的奖杯证明自己。他所留下的电影,才是他人生最好的注解。
他早已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