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唠叨剩女、贬值什么的,我主观上觉得生气觉得不对,但当他们用他们的经验阅历讲的时候我很难反驳,虽说“下概论的都是傻瓜”,但总怕自己因为“天真”而吃亏,所以到底是不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到底要不要“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到底会不会“碰壁之后才后悔才知道当时多单蠢”?
时代就是那个“管”,“树林里分叉的路”就是那个“管”,管中窥豹时受过的惊吓,伤痕,被激愤,之后作为阅历,当做抗体,当做经验之谈。
既我们能接收的其实只是被迎合的那部分。又怎知哪些是孩子气的偏见,怎知是不是在刻舟求剑?
我觉得的平权是:不需要谁对谁负责,每人自己对自己负责,不能通过期待其他人的“成功”来替代我需要为“成功”付出的努力,不能期待其他人像个标准社会角色一样标准并且没有任何心理问题与烦恼简单如一片白纸一样地托住我,尊重“成功”,尊重“不成功”,与其原地等待别人通过“顿悟”“觉察”改变,不如自己不断改变,不想用偏见答偏见,至少要具备有冷场的心理承受能力,然后还有些坚硬的坦诚,和些可以等待的信心。
而且我觉得我爸说的挺对的,我跟他埋怨我妈高压政策,他说:少要求点你妈,你多做点事。我琢磨是这码事,经常我的情绪先行,刻板印象先行。要求xxx要xxxx,不然就委屈就受伤就觉得不公平,就像给周围画了一道道线,一个个标签,xxxxxx就是冒犯我,xxxxxxx就是不重视我,xxxxxxx就是不爱我,岂不是一点就着,先言语声讨诉尽委屈纠辩正误,却原地不动只守了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所以学会控制情绪其实很重要,努力改变(๑Ő௰Ő๑),不judge别人,也要对“被迎合”这件事减少需求。
其实除了你自己,别人很难真的难为到你,让你不开心。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就是在自找烦恼,过于敏感,本来是一条直路,偏要看成山重水复或柳暗花明的,自己脑补不少的加戏,其实没有那么多人生技巧,没有那么多“成功秘诀”,以诚相待,不乱信,不乱judge,不难为自己,不要求别人,多做事,有点热情,有点沉浸,耐心一些,控制下情绪这个小妖精,然后还有更重要的是:爱(。・ω・。)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