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Day27书评的续集,《读书也能重拾儿时的快乐?没错》之二。继续解读奥野宣之先生《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一书。需要重温的请点以下链接:Day27 书评I
上周的书评中,我用抄歌本的方式类比读书笔记,强调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的良性循环。不知你心底有没有默默吐槽:我听完一首歌最多需要四分钟,抄完一首歌需要十分钟,时间和精力付出的巨大差距,怎么能让这两个过程简单类比?
今天我们来解决具体问题,简化书籍摘录这个环节,让大家不用一心二用或频繁打断。可能会困扰各位的有两点,一是一边看书一边摘录,可能会打断思绪,很难继续向下继续读。或者边看边抄,由于没有全局观,结果最终笔记过多或过少……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
作者强调的方法是一定不要在初读一本书的过程中记笔记,这样才可以集中精力。只要在阅读过程中,把想做笔记的部分标记出来留待整理。重读标记部分,整理之后才做系统摘抄。
书中介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是撕书,看到自己觉得经典的段落,就直接把整页都撕下来。最终整本书都可以丢掉,只留下撕下来的书页再看一遍。
不舍得撕书或者不方便撕书也没问题,在通读全书的过程中,遇到值得再读的部分,只要在相应的页脚用荧光笔标记颜色就好。读完第一遍,把标记了颜色的页码再读一遍,其中更精华的标记另一种颜色。最后对精华中的精华进行整理,进行最终标记,只要对第三种颜色的部分进行摘抄就好了。
如果你连在书上标记颜色都不舍得,也没大关系。咱们换便利贴就好,选择三种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在三遍过程中分开用,最后把集齐三色召唤神龙的部分抄在美丽的小本本上。
说完了摘抄的部分,接下来是对摘抄的整理,这才是读书笔记的核心。因为只是零散的记录很难串联起来,会影响精华的应用,作者推崇整理成夹心饼干式的读书笔记。
上层饼干是“信息”。上层至少包含以下三个信息:书名、作者、记录日期。记录书名都是是每个人摘抄的习惯,但是日期就不一样了。但是因为不同情况下,我们对同一段话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记录日期对于我们以后翻看可能有很大帮助。
中间的夹心奶油是“摘抄”。把你的三星上将们进行分类:一是客观知识点,二是能够给你带来启发或者引发联想的内容。三是能颠覆你固有观念的观点。对摘抄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指导生活。
中间的夹心奶油是“摘抄”。把你的三星上将们进行分类:一是客观知识点,二是能够给你带来启发或者引发联想的内容。三是能颠覆你固有观念的观点。对摘抄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指导生活。
下层饼干是“评论”。针对以上三种摘抄来源,你的评论可以是对客观知识的延伸,也可以是对某种情绪的有感而发,还可以是对三观的补充。
完成以上的两个环节,基本你就已经完成这本书的记录工作了,如果到这个时候,你还是觉得自己这本书的笔记过多或过少,也不用纠结。放一段时间再看一遍就好了,读书不是比赛,做读书笔记也不是以量取胜,关键是自己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