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最能体现人间百态的地方了,生老病死见证悲喜。
纪实片《生门》里,历经三次剖宫,失血量高达1万毫升,相当于全身换过四遍血液,手术中心脏停跳两次,最终摘除子宫的女子,终于如愿以偿生了一个儿子。
来自贫困山区全身只有2000块钱面对身怀双胞胎身体极度虚弱命悬一线的妻子的男人,恳求医生抽自己的血来挽救大出血的妻子,数次躲过镜头痛哭流涕。
没有文化,不知道血液是分血型的,不知道几百毫升的血液对于大出血的病人来说如杯水车薪。没有钱,以为单凭户口本就可以从银行申请到贷款,像开自家抽屉一样简单。
甚至愿意将刚出生的双胞胎女儿送人只要对方可以支付母女三人的医药费。
患有精神分裂的孕妇,因不愿配合抽血化验,无法手术只能离开。
孤身一人胎死腹中的女子,自己签字同意手术,直至出院也不愿道出亲人朋友的名字…
当我看到重症监护室,医生将用于止血的长长的面纱从患者的肚子刀口出往外抽的时候,无法想象是何等的疼痛。
不谙世事的男婴呱呱坠地,他何曾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以母亲承受失去子宫,鬼门关上走过两遭的代价换来的。
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说,“妇人弱也,我母则强”。说的是,女人有了孩子以后,常常会发挥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
我不知道,如果预知到此后身体和精神所遭遇的将要伴随一生的病痛,她是否还有当初的坚决。
《甄嬛传》里,看到甄嬛孕中不适,端妃感慨道,“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上走一遭”。即使是搁在医学技术昌明的今天,这句话仍旧不为过。
据说,孕妇分娩后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相比较其他并发症并不高,可一旦发生就会在十几秒内迅速导致身体多个脏器衰竭,病情凶险到根本来不及抢救,死亡率几乎就是100%。
选择生育一个孩子,有很多原因。传宗接代、天经地义、婚姻必然、自己喜欢或是父母催促。
虽然我没有过生育的经历,但我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因为对感受到目前生活幸福,因为与另一半恩爱。
安妮宝贝在书中隐晦地提到她与丈夫相识的情景,后期因为想要与他生养一个孩子而选择结婚。这就是所谓的因为爱吧。
将爱和幸福与生养孩子联系到一起,并非是因为矫情,而是因为有这样的前提,对于此后因为生养孩子而承受的身体上的病痛、精神上的崩溃以及家庭琐事的鸡飞狗跳才会有着心甘情愿的忍耐力和宽容。
才不至于怀着将自己在生活和爱情上的匮乏寄希望于从生养孩子这件事上“找补”的心情却未能如愿而形成恶性循环,一面懊恼从前一面怨咒现在。
医院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能讨价还价的地方。
要命就要找钱,没钱就只能等死。
那个来自云南的女子不识字,没有任何医保。本身就有糖尿病身体状况不佳的她一面忍受着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的大出血的风险,一面眼巴巴地望着老实巴交的丈夫因为借遍全村依然凑不齐手术费而一筹莫展嚅嗫着,表示实在不行就只能把孩子送走。
我不知道躺在病床上的她心中作何感想,想必已经意识到她和肚子里两个孩子的命运已然不受自己所掌控了,无助、恐惧、无可奈何或是坐以待毙,五味杂陈。
隔壁好心的病友送来饭食,男人连忙道谢,女人转过脸去大口大口啃食着一根煮熟的玉米。
尽管大字不识一个,但作为一个母亲,她也希望能够在最后的时刻为孩子竭尽所能,尽量拖延时间保全孩子在肚子里的生长周期,尽量多吃东西,为孩子供给养分,为自己积蓄生产时的力量。
桐华在《长相思》里说,“如果可以一辈子一帆风顺、心想事成,谁乐意承受挫折?谁乐意知道世间艰辛?谁又乐意明白人心险恶?”
可是从来就没有如果的事,所以承受挫折、知道世间艰辛和明白人心险恶是人一生的功课。人生有时就像一把碎线头,毫无头绪,揪不出因果。
生活泥沙俱下向下撕扯的力量有时会巨大到足以让人失去全部的抵抗,深陷绝望的泥泞,自愿束手就擒。
尽管镜头下展现都是疑难杂症的病例,具有个别性。
但不能否认的是,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每一个平凡的人和家庭都经不起大的变故,无论是关于钱还是生命。
有时候竭尽所能换回一丝生机,有的时候无力回天就只能看命数和造化了。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人生短暂,磨难却如同呼吸之于空气,长长久久不停歇,直至尽头和终了。这在中间,磨难没有尽头可言,能有一个路口可供停歇和张望,已是幸事。
时间在背后,永远推搡着向前。
每晚入睡前的心值得拥有这一天当中最宁静的时刻。紧张的一天终于即将过去,距离令人惶恐未知的明天还有一整晚酣睡的距离。
卸去防备,有时整个世界的精彩和诱惑都不敌此刻裹紧自己的被窝。
我们需要一道防线,能够暂时安慰慌张不安的情绪,能够暂时缓冲不知马力的冲击。
在像石头一样深沉地睡去之前,心里可以默默念叨一句,好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