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一头埋进书海,毕业后把书本一扔一头埋进社会。我觉得都不可取。
首先上学时,如果你只是为了考试而看书学习,并不能真正得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反而,你会因为为了看书学习牺牲了很多,从而恨上学习和看书。不夸张的说,应试教育就是让你恨上学习和看书,因为它只是把学习和看书当作一种获取资源,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手段,并不是当作终极目地的。
然后你脑中装着一脑袋知识进入社会,然后突然发现你那套东西根本没有用武之地,你可能会想,这不是白浪费时间吗,就把学到的知识都扔掉,然后装备起社会那一套,像上学时把自己兴趣爱好全扔掉埋头书海一样。
这样不左即右,导致的结果就是你失掉自己的色彩,如果说人一生下来是白色的,学校是红色的,社会是灰色的,那么把你扔到学校你就一抹红,扔到社会就一坨灰,显然是没有自我,没有自我的结果就是无尽的痛苦。你在一些场合会听到一些扯淡言论,例如“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苦三年,不学苦一辈子。”,这些言论的逻辑是你要把现在100%牺牲掉,最大限度的获取未来的利益。事实上这是很低劣的风险管理,如果说现在就是你的资产,未来是你的收益,那些言论就是让你把你的所有资产都用来投资,而不留一分钱消费。这意味着你未来要不是一个亿万富翁,要不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当然成为后者的几率要大得多,人生起起伏伏,你如果喜欢那种过山车般的刺激,可以试试,不然的话,我觉得享受现在,把50%的时间投资,50%的时间消费,这样就算赔了也不会太懊悔。
所以,没有自我色彩,就意味着你
1,未来可能因此成为穷光蛋;
2,你可以因此对投资自己失去兴趣;
而给自己留点色彩,就能:
1,未来你就算失掉投资,你也消费了,爽过了。
2,你会持续对自己投资,这样成功几率大增。
反正,我是比较喜欢有自己色彩的人的,感觉他们很有人格魅力,然后很想亲近他们。
这里面也蛮复杂,到底留多少呢,上学时多少时间用来留给自己,到社会上又留多少时间给学习看书呢。我也不清楚,也许看个人所需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