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蕞珍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世界上其实没有大人,只有长皱了的小孩。后有追兵,前程隔海,我们远未抵达,但途中,尽是风情。
读这本《幸得诸君慰平生》,我看到了少年心,看到了万物生长。
所谓热爱生活,所谓人间烟火,说的就是作者了!杨云苏,从编导到闲妇,从京城到巴蜀。在这个时代,女人也都不得不忙着面儿上的事儿,怎能安心做回个“闲妇”?她却把自己那么轻易地一抛,自由落体,换个阵地全力以赴过生活去了。
读这本书就像一头栽进了欢乐的烟火气里。盈盈满满,蓬蓬勃勃。作者的味蕾和嗅觉实在太好了,于生活,于思考;于物质,于艺术。
“我总以饥饿的目光注视着生活。我贪看自然景色,光风霁月浮翠流丹,贪看世事,荒诞滑稽离合悲欢……我急于同林下清溪,三月熏风,同美者的美,智者的智,发生关系。我也哆哆嗦嗦地情愿品尝苦涩或者灼痛,生活的美和生活的难本就骨肉难离。”
这就是无条件热爱生活的人,爱得贪婪,爱得露骨而肆意,爱得慌不择路、不计尊严。爱到垂涎的地步。我们也爱,只是我们爱得多少有些太过矜持,迟疑和挑剔,需要假设和理由。作者不需要,她能随时随地瞧见生活的妙处,家人、亲戚、邻里、同事、朋友、路人;一只猫、一簇花、一棵青菜;一片云,一阵雨乃至一缕油烟、一场哭闹,她对生活的热情好像随时随地,一触即发,洋洋洒洒,妙笔生花,
《四个买菜的男人》里她写:爸爸对那种唯唯诺诺做小伏低的农民模样的人怀有泛泛的怜悯,把带把的海椒,蔫茄子,花期已过的西兰花统统高价买回家,简直能把普通菜贩改造为奸商。大伯买菜,能激励一个奸商走上正道——给菜贩讲做人之道。姨父对蔬菜和菜贩都一往情深,可以把整个菜市场买回家。丹叔叔,用艺术家的眼光满怀爱意地挑芹菜,“我真心希望芹菜能为其精诚所感,转世成人来嫁给他。”
《芳邻》里她写:“……我上次见她是二十年前,那时她四季穿旗袍,天天进舞厅,她丈夫很知趣,早早地去世了。”
……
快乐是种天赋,也是种能力。人生悲苦是底色,我们需要读杨云苏这样的作家,她的文字像桃酥,带点甜,带点咸,飘着香气,收都收不住,是触手可及的人间美味。
或许,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