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缘起
其实匹配项目前,我根本不知道摩洛哥这个国家。我不知道它是“北非后花园”,不知道它的蓝白小镇,只是根据免签落地签的条件进行了筛选。
身边没有多了解的人,朋友有的听是非洲,“一定要打好疫苗”“注意安全啊”“晚上就不要出门了”“带上防狼警报”,各种建议层出不穷。有的挠挠头一脸迷茫:“摩纳哥?是那个很有钱的国家吗?”
网络上信息纷繁复杂,流传着各种传说——“摩洛哥人不喜欢拍照是因为他们认为照相机会摄入他们的灵魂”(并没有)“你以为的热心人其实都是收钱的野导游流浪儿”(民生淳朴)“所谓的色彩调色盘都是滤镜”(还是很美的)……
尝试着在知乎搜索信息更可靠的论文,却发现关于中摩旅游的寥寥无几。然后忽然就在想:那不如?尝试着自己整理作个研究?我现在好奇的想了解的,也是以后的大家想了解的呀。
然后就悄悄燃起了星星之火。
2.执行
可是并没有形成燎原之势。
语言上摩洛哥有阿拉伯语摩洛哥方言(阿拉伯语专业的小伙伴们听得一脸蒙逼),法语(摩洛哥人听得一脸蒙逼),西班牙语(大家半斤八两),英语普及率并不高,沟通交流变成最大问题,采访变得很难。
志愿者大多有各自的目标,对领跑计划也有不同的想法。项目日程繁忙,很多时候就搁置了。
我本身也不具备充足的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在宗教旅游、自然资源分类、文化旅游、国际旅游等诸多侧面中不知道应该如何选取侧重。
但无论如何,能做的都尽量去做,自己的体验是真实的,会英语的当地人也都很友善地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会提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中国人都吃蛇吗?”“中国女生可以有男朋友吗?”“中国人是不是都穿着传统服饰?”虽然有时候挺有趣的,但也真的让人感到两国间认知的不足。
路途上也会捕捉一些中国游客,尬聊过北京大妈,跟上海阿叔走了一路,还遇上过两个非要吃1800海鲜的土豪,来回的飞机上有很多中国人,都是我的宝库。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与疑惑,有时候也会开一些文化误解的玩笑。
根据他们的建议与反馈,最后做了那样一个问卷,各种跳转乱七八糟的,托红包与各位亲朋好友的福,收集到370份问卷时真的是感动爆炸——而且年龄从20岁以下到60岁以上都有涵盖,唯一的缺点是大部分样本来自广东(关系网),具有一定局限性。
最感谢的大概是最后和我组队的当地妹子了。路上偶遇的,一个说自己反正闲着无聊,一个说她crazy about Asian culture 。也没干什么就勾搭上了,一发不可收拾,提了很多建议帮了很多忙。
3.小结
这个研究报告最终可能改变最多的是参与到其中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对自己国家与对方有了更多的理解,这样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