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看到这样一段新闻视频:
山西朔州某小学的班级毕业会上,有个学生拿着妈妈买的鲜花送给了班主任老师,却没有送给另一名数学女老师。
这个未收到鲜花的数学女老师很生气,公然辱骂学生说:
“如果换成是你,站在我这个位置,给张老师买了鲜花,就不给我买,呸,恶心死人,你妈眼里有我这个老师没?我对你另眼看待了吗?我也教你读书了,我也没冷落你,你能这样读书,我给你下个保票,你能有多优秀?大家看看你的嘴脸……”
事件出来后,校长回应必须要严肃处理。
老师教书育人,不应该只是因为一束鲜花就辱骂学生,做老师的理应拥有更多包容和胸襟,理应比平常人更能控制情绪。
即便心中不满,也不能在毕业会上如此失态开撕,影响自己的老师形象甚至是职业前途,也难怪网上对这个老师的表现骂声一片。
不过,每次当我看到一边倒的支持或反对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另一些思考,这次我也不例外。
这个数学老师的表现当然是非常不理智非常不妥当的,但我思考的是——真的所有的错都出在她身上吗?
我们只是从视频中看到了这个数学老师情绪失控的样子,但却忽略掉了她说的“如果换作是你,站在我这个位置”这句话。
是的,包括那个送花的学生(或学生家长),包括我们更多新闻读者或视频观众,到底有没有站在这个数学老师的位置上去将心比心地想一想她的感受?
02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普通的任课老师,大家都一样上课,一样去为学生付出,但学生却只拿着一束鲜花赠送给班主任,这让同样在场的这个老师是什么感受?
举个例子:
你在单位里上班,单位领导每年都出钱请同事们一起为你的工作搭档过生日庆祝,可对你的生日却总是不闻不问,你别告诉我你对此不会有任何怨言。一次两次,我相信你可以包容或无视,三次四次之后呢?我想你难保不会发火生气了。
这个数学老师也是一样的,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一幕。
这或许只是最后一根稻草,最后一个引爆点。
我们不知道一直以来到底发生着一些什么,一直以来她又承受着一些什么。
从这个家长买鲜花让孩子送给班主任老师的做法上来看,我甚至猜测会不会有这样的可能性:
平常过年过节,家长们只给班主任送礼却不送给她,教师节家长们只给班主任送礼却不送给她,周末时家长们只请班主任吃饭却不请她……
在我看来,这个发火的数学老师固然有错,但错的根本或许并不是她,而是她所在班级或学校的风气,而是那个送花学生的家长在买花时那种“有所选择的区别对待”,以及那种以鲜花感谢师恩为由的趋炎附势心态。
有的人可能会说,哎呀,家长买一束鲜花让孩子送给老师,这只是对师恩的感谢而已,怎么叫趋炎附势呢?
借用一下那个发脾气的老师的话,“我也教你了,我也没冷落你”,真要感谢师恩,为什么不感谢所有老师?
有所甄别的感恩,本身就是一种披着感恩外衣的趋炎附势。
03
还有这个班主任,从新闻视频中分明可以看出,当这个女老师在发火的时候,班主任脸上却始终浮现着看戏一般的微笑。
我实在无法理解她的笑意是怎么浮现出来的,是因为那种“看着别人恨死我又搞不死我”的得意和优越吗?
这些年来,随着对校园风气的重视和整治,绝大多数校园都没有家长或学生给老师送礼的事情了。
这个校长口中说着要“严肃处理”这个老师,我看需要严肃处理的恰恰是校长和班主任,因为他们没有打造出一个更健康更纯粹的校园环境或班级风气。
别告诉我说“家长要送我也没有办法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个典故,有必要在这里再提一提:
卫灵公很喜欢男扮女装,总觉得男人穿女装特别好看,结果整个卫国的男人都开始穿女装,有谋臣就对卫灵公说必须要改变这个风气,卫灵公很郁闷地说,我怎么才能改变他们呢?他们要穿女装,我也没有办法呀,我只是自己喜欢穿女装,但我并没有让他们都穿女装呀!谋臣说:“他们都是因为你喜欢穿女装才穿上女装的,你要改变他们非常简单,只需要你先穿回男装就行了!”
卫灵公听从了谋臣的建议,穿回了男装。没多久,整个卫国男人喜欢穿女装的风气也就彻底改变了。
世界上所有的环境都是人创造的,而世界上所有的人又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那么这个环境到底是谁在主导?
这或许比揪住那个发脾气的数学老师痛骂不休更有意义。
04
我的孩子刚刚初中毕业,在过去的多年里,我所遇到的孩子老师,都会在QQ群或微信群里叮嘱不要送礼物,即使送去也会被拒绝。
我是一个生活在山东的浙江人。
在我孩子还读小学时的一次,我从浙江老家带了一些自家产的笋干回山东,我打算送一点给孩子的老师分享,就拿了一箱放在学校的快件收发室。不过,当天中午放学时,老师就让我儿子把那箱笋干给带回来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产生过要送一点什么东西给老师的念头。
这不是我突然变得刚正不阿了,而是老师的品格使我敬畏,使每个学生家长敬畏。
假设新闻中这个发脾气的数学女老师是我孩子所在班级里的老师,即使她再怎么小心眼,即使她再怎么不善于控制情绪,她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失态举动——因为不存在引爆这种情绪的导火索。
说完这个逻辑,你会发现这一切的根本就在于校长和班主任,而这个学生家长在有所甄别地感谢师恩的环节中又错上加错,才导致这个老师情绪失控。
这时,家长又万分委屈地说老师骂人了,校长又正气凛然地说要严肃处理,班主任则摆出一副充满优越感的微笑,只有这个本就因为被家长区别对待而自尊心受伤的女老师,成了被处罚的对象,成了在网络上被嘲笑和讨伐的对象。
这个发脾气的数学老师固然应该要为她的不当言行负责,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和学校更应该看到的是她在无意中打开的那个整治校园风气的新契机。
不过,不管是从网友评论还是新闻本身的观点导向来看,很显然太多太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有这样三个角色,一个是管理者乾隆,一个是实权大臣和珅,一个是没有实权的大学士纪晓岚。
我们用这三个人举例:
和珅和纪晓岚一起给一群县官开会,会议上人们都送给和珅很多金子,却唯独不送给纪晓岚。
纪晓岚发脾气骂那些县官不把他放在眼里,这时候老百姓们又纷纷指责纪晓岚“没素质”,身为最高长官的乾隆更是拍案说“一定要严肃处理纪晓岚”,而和珅则得意洋洋地保持着看上去非常得体的微笑站在一边……
这个场景,真是要多荒谬有多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