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八节——行动力是训练出来的。
这节看似是个总起、分述的论理章节,实际上却干货满满,耐人寻味。
先要从“行动力”的概念入手——“行动力”是指在存在干扰的情况下,稳定地把事情完成的能力。作者给的这个概念好像略显刻意,但并不妨碍我们的理解。
从之前“力和系统的关系:构建体系,支撑成长”那一小结的结论出发,“力的输出需要系统的支撑”,那行动的系统是由哪些因素构成呢(知道了构成也就知道了该如何去构建)?作者给了四个方面:
(1)资源投入和优先级
(2)情绪意愿和触发点
(3)进程跟进和追踪记录
(4)打足预留量,兼容突发
$资源投入和优先级$
我们所拥有的、可以投入行动的资源有限,那么行动系统就要解决如何取舍、孰轻孰重的问题。在合理的行动系统中,我们定目标不是在立flag,切忌自视过高与自我感动,持续稳定的做下来了,目标才有意义。行动的路上,还要想明白一个道理——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其实也是行动过程的“干扰”,即使那件事情真的很美好、很有意义,但力所不能及,就请按耐住躁动的欲望。
$情绪意愿和触发点$
行动有时需要情绪触发,这些情绪的根源,一是逃避痛苦,二是追逐快乐。利用这个原理,我们要调控情绪,给要做的事情,赋予更多的快乐,更少的痛苦。还有,我们要学会保存、复用情绪上的触发点。作者的描述是,“经历一些事情后,有了思考,加上酝酿,某个时刻,豁然开朗,动力强劲。类似的事情发生后,把这个瞬间保存下来,作为从情绪状态到行动的触发点。把这件事情全过程记下来,就像程序一样,必要时定期回顾,可以在未来随时调取,回顾出发动机,激活状态。这就是你的情绪开关,可以尝试控制、修改并且再次触发”。
关于“情绪触发点”,作者亲身经历是观看“爸爸去哪儿”时,突然爆发了“要有经济条件带着孩子去旅行”的情绪,这种情绪触发场景不需要多么合理,有效的触发行动即可。而如何保存和复用这类情绪,可能需要多多尝试与练习。个人觉得有些技能不需要告知具体途径,知道目标后,我们自然能想办法学会。
$进程跟进和追踪记录$
这是个众所周知的行动系统因素了,作者采取的具体方式有:文章成果编号,总结整理笔记,文章发布到公众号,它们都是帮助自己记录、整理、回顾的一种方式,有时也能起到自我证明的作用吧。效仿作者,我们可以打造自己的模式,其中注意一个小陷阱,对外分享自己的文章,不要掉到“追求即时反馈”的漩涡中,要弄清楚采取这种记录方式的真正目的。
$打足预留量,兼容突发$
这个道理更直白了,俗话说“赶早不赶晚”,养成提早完成计划,预留充足余地的习惯,会进入行动的正向循环。
$总结$
“我认为行动力是一种肌肉,可以通过培养习惯的方式去塑造,而培养的方式就是打造自己的行动系统。持续行动是一种核心能力,而培养持续行动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持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