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表达能力,自然而然想到的是“会说话”,更进一步地,还有“会耍笔杆子”的书面表达能力,至少在我接受的教育中,从没有人教过我还有其他方面的“表达能力”,比如表达“亲昵”、“喜欢”。
同事的女儿2岁了,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家乖巧的女儿在小区的小朋友里面却成了一霸,因为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打人了,小区里面的小朋友基本都被她打过,同事经常是下班回来换好衣服不是先吃饭而是带着女儿去给白天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因为他下班前早就接到小朋友家长告状的电话了。
同事对女儿采取的措施简单粗暴,一个字:打,哪只手打人就打哪只手。但效果并不好,只要到了小区里面,她依然我行我素,保持小区“扛把子一姐”的风范,只要有小朋友亲近,她抬手就打。后面的情节就是同事开始找人支招、上网查资料、听育儿讲座,最后一个儿童教育专家告诉他,这种情况不是她女儿变坏了,而是她还没有学会如何表达对其他小朋友的亲昵,她这种“打人”的行为在她自己看来就是表达她对其他小朋友的亲昵,所以解决他女儿打人的问题的办法就是教会她如何表达,比如拉拉其他小朋友的手,摸摸其他小朋友的脸。他照做了,慢慢地,他的女儿就不再“扛把子”,变成小淑女了。
听到他讲这一段“育儿经”,感慨颇多。人之初,性本善,从教育角度来讲,没有坏的小孩,只有无知的家长。
有没有丰富的表达能力,往往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距。我有一点摄影的爱好,也喜欢拍人像,但不喜欢被别人拍,因为自己拍出来的照片从来都是紧皱眉头,浑身的不自然,即别人说的“不上相”。但有的人就很会拍照(被拍),在我看来这就是对身体会不会表达的差距,会拍照的人会用自己的身体表达出来他们自己想要的效果,比如美的、有意思的或者其他什么情绪。所以,“模特”、“演员”也是技术工种,表达的好与不好就是区分好的“模特”、“演员”的标准。
刚上大学的时候,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在别人面前不知道该干嘛,自己很扭捏,搞得别人也很别扭,所以也就羡慕在这些活动中从容自信的同学。现在想一想这就是自己在别人面前“表达能力”的不足,不知道如何得体的表达自己。现在有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设“淑女班”、“礼仪培训班”其实就是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培训,即是学习通过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活动看起来更得体、更优雅,让别人看起来更舒服。相反,不懂得这些,自己很拘谨,甚至粗陋,也让别人不舒服。
总之,比“会说话”更重要的是正确、得体表达自己肢体、思想的能力,对小孩是如此,对成年人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