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堂前燕

每天清晨经过那棵高大的榆树底下时,总会听到一只鸟的叫声。

从声音可以听出来,每天都是那一只。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只可惜不是欢畅的曲调,而是叫一声,顿一下,又叫一声。似乎有点小心,有点压抑,又有点落寞。一直以来也没有听到有另一只鸟与它和鸣过。每次,我都被它吸引,总是忍不住驻足,抬头努力想搜寻它的身影,但根本看不见它。

这是怎样的一只鸟,它究竟躲在了哪一根树枝上。按说在校园里,应该很安全的,它为什么还总是那么小心翼翼,要把自己藏在深深的叶片后面。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耳边几乎没有了鸟鸣声,当努力抬头望向一棵树,却也怎么也找不到一只鸟的身影?

曾经可不是这样。

在我们小时候,家前屋后,村南村北,只要有树的地方就见各种活泼的小鸟,可闻欢悦的鸟鸣。每天清晨,一个村庄往往是被第一声鸡鸣唤醒,然后在高高低低、清越优美的鸟声大合唱中开始一天的生活。

最家常最普通的要数麻雀和燕子了,普通得就如院里的鸡群、漫坡的野草、夏夜的繁星。普通到人们根本忘记它们的存在。也许一天中午,下田回来,看见一两只燕子衔着泥草在紧闭的房门前焦急地盘旋,才恍然意识到:噢,燕子回来了。连忙打开门,让它们进去垒窝。

那时候我们那儿的农家,一般都是三间正屋,叫堂屋。堂屋前有东西厢房。堂屋两头住人,中间一般是放一家人吃饭的桌子、凳子,一些生活用品。也是待客的地方,相当于现在套房的客厅。东厢房是锅屋,烧饭的地方;西厢房用来放农具、囤粮食。燕子的窝就是垒在堂屋正中间的那间房的稍微靠后的檩梁上。它们好像也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垒窝所选的是所有房间中最亮堂的一间屋呢,并且是那间屋的正中间的位置。人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从不阻止它们,更不伤害它们。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每年燕子回时,也是人们开始忙碌的四五月间。似乎不知道什么时候,灵巧的燕子已经把窝筑好了。也许也并不是因为忙,而是因为习惯——人们习惯了它,也就不去在意它。一般都是我们小孩子,常常会被那两只黑色的精灵吸引,看它们忙进忙出的,会仰头呆呆地看一会儿。燕子窝巢一般灰白色,呈半椭圆形,窝口敞开,向外偏上一点。仿佛就在你不注意间,一只漂亮秀气的巢便筑成了。

似乎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突然巢里就多出了几个小脑袋,伸出一溜排黄黄的小嘴,都对着衔食回来的父母竭声叫喊着。但是老燕子好像很清楚哪个孩子刚吃过,哪个孩子正饿着。但不管它喂的是哪一只,总会引得所有孩子喳喳乱叫一气。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一景,常常停下做作业的笔,仰着头看一会儿。有时忍不住会着急地指挥,“喂那一只,喂这一只”的喊一气。但不管我们怎么喊,老燕子它有自己的主张。它们好像总是得出出进进好多次,才能把那一排的小黄嘴儿喂饱。

有一次,正在做作业的姐姐说:“小妹,你看这燕子一家多像我们家啊——它们有五只小燕子,我们家也是兄妹五人。我们的父母也像这这燕子父母一样,有什么好吃的都是给我们吃。”也许那时候,在小小的心里,从燕子的身上已略略懂得了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了吧。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一窝燕子,似乎也就是农家的成员。每天,人们吃饭的桌子也就在燕窝下面的位置。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一边聊,虽粗茶淡饭,却是甜甜蜜蜜。有时上面的小燕子不小心有粪便落下,也只是挪挪饭桌,很少生气动怒。记得有一次,粪便落在了读初中的哥哥白衬衫上,哥哥气得要拿竹竿捅燕窝,被母亲喝住了。饭后,父亲就用芦篾编织了一“燕等子(等燕子粪便的东西)”,用细绳子系起四只角,拴上一只铅丝做的钩子,然后轻轻地挂在燕子窝口上。

可以说,人们对待燕子的感情,比任何一种鸟雀都亲。虽然麻雀也离人们很近,就生活在屋檐下,人们心里多少有点不待见它。相传玉皇大帝曾让燕子和麻雀一起帮农人运粮食,麻雀总是偷吃,却又到玉皇大帝那儿告状说是燕子偷懒又偷嘴。不明真相的玉皇大帝批评了燕子,但老百姓的心里是明白的。是的,人们总是见成群的麻雀在院里摊晒的粮食上啄食,却从没见过有一只燕子那样过。人们虽然也不在乎,说“地里收的多,麻雀能嗑几颗”,但话里却明显是不屑的。也许,燕子它正合乎老百姓的勤劳、克己、自律的朴素道德观吧,人们心里自然是敬重它的。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人们和燕子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然而,时代飞速发展,大概九十年代起,人们陆续推倒了老房子,盖起了平房和楼房。燕子再也没法在屋里垒窝了。我记得那一年,我们家盖了平房后的春天,两只燕子回来,进进出出找不到可以垒窝的地方,我似乎能感受到它们失去家园的那种焦躁和惆怅。

后来,村里几乎都没有了老房子,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平房和楼房。不知道那些燕子都是到哪儿垒窝,在哪里营造它们温暖的家。记得曾经教宋人葛天民的《迎燕》一诗,在小区里长起来的一代孩子对燕子都不是太熟悉,更不要说燕子垒窝、育雏了。

几年前,由于拆迁,老家的村庄夷为平地。而现在,那地上早已是一片一片的庄稼。如果不是靠着村前那条小河来辨认,几乎找不到它的旧址了。

故乡虽然在,老家无处寻。我们兄弟姐妹,也如长成的雏燕,早已各自成家。最疼爱我们的妈妈,也离开我们三年了。那些精灵般的旧时堂前燕,那些温暖的寻常旧时光,只能存在心底,再也找寻不见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100评论 5 47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862评论 2 37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993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309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303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2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30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01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89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06评论 2 31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6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8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26评论 3 30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7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14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05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269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个人的时候,思念如大雨倾盆而至。毕业之后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恍然如梦,大梦初醒后就这样被流放到社会上,在...
    青木佳叶阅读 442评论 1 3
  • 首先分配好/boot和swap接着把大部分空间都给/ (至少300G)剩下的全给/home http://blog...
    keaidelele阅读 559评论 0 49
  • 昨日有酒 诗狂,剑舞,歌啸,冷月光 于是,呵,醉倒了时间里的梦 看见流星,带着老了的感叹 漠河,南岛,荒山,青衫侠...
    莫若无雪阅读 179评论 0 2
  • 好累呀不想打字 无聊去搜了搜关于 做爱 的文章 发现一个写的很好的人 感觉自己 越来越不羞于面对自己的性欲了 感觉挺好的
    skiiiiii阅读 1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