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参加了MJ林明樟老师的超级数字力课程,课程内容无比精彩,更精彩的是我的那些同学们。我有幸能够与Scalers老师住在一个房间。Scalers是国内付费社群的先驱者,提出“N阶持续行动者”的概念,以英语学习为媒介,结合自身连续1000天写作的经验,带领社群小伙伴们共同成长。课后我便立刻去买了他的新书《刻意学习》。今天我以自身跑马拉松的经历,谈谈对他提出的“N阶持续行动者”的理解。
什么是N阶持续行动者?
在数学中,“阶”就是次的概念。Scalers老师借用数学中次、幂的概念,以10为底数,N为阶数,10的N次方代表能够持续行动的天数。
N=1: 10的1次方为10天(一周左右)
N=2: 10的2次方为100天(三个月左右)
N=3: 10的3次方为1000天(三年左右)
N=4: 10的4次方为10000天(三十年左右)
N=5: 10的5次方为100000天(三百年左右)
以此类推
对于一阶行动者,他们做事只能持续几天。比如别人说你胖了,你就想要减肥,但是也只能少吃几天;比如觉得一天时间不够用,想要早起,却也只能持续几天。
对于二阶行动者,100天的时间足以让他们掌握一些技能,改变一些习惯,能让他们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但Scalers在书中说到,这是大众阶,大家乐于讨论和议论。对于学习系统而言,100天只能让你入门,如果不续航,马上会回到原有的模式。
对于三阶行动者,Scalers老师加上了“持续”二字,称为“三阶持续行动者”。因为对于我们而言,只有时间长了,才能称之为“持续”,才能见证自身的一些成长和改变。这个阶段最大的挑战,在于重构和创新。正是由于时间长,长到以年为单位,很容易形成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所以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突破自己。
对于四阶持续行动者,这里“者”的概念就会更加丰富,可以是人,可以是抽象的团体,公司,社会,国家。一个人,如果坚持三十年做一件事情,那他一定是一位非凡的人物,比如巴菲特。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坚持三十年做一件事情,也会让这个国家改头换面,比如改革开放。在以十年为单位的时间维度中,很多事情不光是坚持就能够持续做下去的,这件事还必须是正确的。
对于五阶持续行动者,长达数百年的时间跨度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寿命,所以这里的“者”可能是一个家族,一个朝代。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这里“三代”的概念与五阶持续行动的时间概念相符。
对于六阶持续行动者,他们是以千年为单位的。此时,无论是家族还是国家,几乎都很难延续如此长的时间跨度。能延续下来的,会是更抽象的事物,比如说文化,宗教。
当N再继续往上,这个概念可以无限延续,引申到物种,地貌,星球,宇宙等。
对号入座,在跑马拉松这件事上,我自己也只能算是一个二阶行动者。但却体会到了书中Scalers老师提到的三阶持续行动者的许多感悟。去年年底,我为自己报名了今年4月份的马拉松。从开始准备到最后完成,一共历时三个多月,标准的二阶行动。我把整个马拉松训练总结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体能储备,第二部分为习惯突破自身极限。
马拉松训练第一部分:体能储备
马拉松训练中非常著名的方法是LSD(Long Slow Distance),翻译成中文就是长距离慢跑。那多慢是慢呢?这根据人的年龄,以及心肺状况会有所变化。利用LSD进行体能储备有一个最佳的心率,公式为180-年龄。以我自己举例,出厂日期至今为29年,180-29=151,我就会在跑步的时候把心率控制在150左右。一开始我以150的心率只能跑一个小时,一共四五公里,是非常非常慢的。随着训练不断地增加,我能够以150的心率跑两三个小时,每个小时10公里左右。整个体能储备的过程持续了一个多月。
Scalers老师在书中提到,三阶持续行动者的第一阶段为开局阶段,大概为1000天的1/3。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自我,感受到“我要做的”和“我能做的”之间的差距。这一个阶段是枯燥、无聊甚至灰暗的,时常会产生退缩的念头。这和我跑马拉松的经历类似,用前1/3的时间感受自我身体的状态,了解自己距离完成目标还有多远。在这一个阶段,你并不会看到有太多的成效,只能长时间重复枯燥的练习,不断地在自我怀疑和否定自我怀疑中前进。
马拉松训练第二部分:习惯突破自身极限:
注意,我这里写不仅是“突破自身极限”,而是“习惯”突破自身极限。先给大家看一下我的训练计划,来自于著名的马拉松跑者和培训师Hal Higdon,图中1m(1英里)约等于1.6公里:
整个训练计划的精髓在于,每周日那一次长距离的突破。当你有了基本的体能储备后,每天都需要跑一小会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然后每周突破一次自我的极限。这么做的目的在于,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身心,了解自己身体和心理在达到瓶颈时的状态和反应,让自己习惯于突破肌肉的疲劳和心理的负面情绪。
在Scalers老师的书中,他提到三阶持续行动者的第二阶段约为1000天的1/3,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缩小“我要做的”和“我能做的”之间的差距,缺什么补什么,有困难解决困难,直接硬上,用时间换空间,用耐心换进步。这和我马拉松训练的第二部分也十分类似。其实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完成马拉松,许多人缺少的并不是完成马拉松的体力,而是缺少在跑马拉松过程中,面对身体疲劳和心理疲惫的积极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容易放弃”。我们都知道身体有肌肉记忆,其实人脑也有“心理记忆”。当你把自己训练到,一面对身心的疲劳,就正面积极地去突破它时,你就有了正面的“心理记忆”;当你一面对挫折就选择放弃时,你会不断地建立负面的“心理记忆”。其实我并没有100%地完成这个训练计划,最长也只跑过不到30公里,距离马拉松的42.195公里还有距离。但在我训练的第二阶段,让自己习惯于突破自身的极限,才是我能完成马拉松比赛的关键。
三阶持续行动者的第三阶段:突破创新
Scalers老师在书中提到,三阶持续行动者的第三阶段为突破创新。在我的理解中,创新并不是拍脑门子的灵光一现,而是来源于对于某一领域的深刻理解,以及不同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我和Scalers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Scalers老师能够以数学、计算机的许多思维来定义英语学习。这不仅归功于他计算机的背景,和对于英语学习的热爱,更来自于他长期的写作和思考,把所有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犹如武侠小说中所说的,打通了“任督二脉”。而这知识的“任督二脉”,一为吸收,二为应用。如果拿身体比作大脑,不同食物比作不同领域知识的话,跑马拉松也给了我相似的感受。
在马拉松比赛的过程中,我们会吃一种能量胶,这是一种胶状的食物,便于携带,富含能量。由于比赛时如果摄入过多的食物,会导致肠胃不适,甚至呕吐等。所以我们会在比赛前只摄入少量的食物,并在比赛中不断补充能量胶。我从小肠胃并不好,导致吸收的特别不好。但在马拉松比赛的过程中,我能够不断感受到,不管摄入多少能量,身体就能够吸收多少能量。在跑完一次马拉松之后,身体由内而外感受到通透。身体会告诉我,什么时候需要什么食物,需要多少食物,无论吃素吃荤,身体都能充分吸收。这就好像,不同领域的知识对心智的影响一样。无论你学习什么新的知识,你的大脑都能够充分吸收,把这些新的知识和你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成为你思想的一部分。我想,我能够体会到这一些,是由于身体比心智更容易改变,然后通过“身体倒逼心智”的缘故吧。
最近在北京实习,见了很多老朋友。他们一见面都觉得,我和七年前刚到美国一样,没有什么改变。这就是跑马拉松对我身体的改变。但更重要的是,跑马拉松对我思想的影响。最近我一有机会,就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马拉松,鼓励他们先报名个半马试一试。因为我知道,跑马不仅会让你身体更年轻,更会影响你的思想,感受到不一样的自己,和不一样的世界。
今后我不仅会继续跑马拉松,更会去跑思想的马拉松。不断学习,阅读,写作。这次回北京,见了许多老朋友,更是认识了许多牛人。感谢MJ老师,感谢Scalers老师,感谢所有朋友们。
向牛人学习,与牛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