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8

七、敢与名著比一比  看谁对人作用大

     余党绪老师在《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一书中说:“ 世间万物,只是有用处,才是最可宝贵的”“读前人的书,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阅读的价值,在于它有益于当下的生活,有益于鲜活的生命,有益于我们的文化成长和人格发育。”“好的经典一定是人生的教科书,它所呈现的生命形式与人生内容,正是我们体悟生命、省察人生的‘镜子’”。 

    我的《一路上》写的是向河渠离校后五十年的成长史。读了它能帮助人们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好。它所能起的作用敢与余老师介绍的九部名著比一比,所以本文取名为“敢与名著比一比  看谁对人作用大”。下面先来说九大名著,由于是比作用的,所以各篇的故事简介就省略不说了。

一、《鲁滨孙漂流记》

1、一个历险者的故事。

2、在求生与找死之间。

    鲁滨孙他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只是想航海,可在行动中总是危险一来就后悔,风暴一过又忘得一干二净,总有一种驱使自己冥顽不化的力量,让他自寻绝路,明知大祸临头,还是自投罗网。他始终游走在求生与找死之间。求生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本能,找死,则是为了寻求生活的乐趣,探寻生存的意义,满足内心的热情与渴望。一生一世他都在求生与找死之间活动。

3、冒险,超越凡俗的起点。

     林纾在本书译序中认为要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国家面貌,就必须学习鲁滨孙精神。英国哲学家怀特说“没有冒险,文明就会衰败。”对于近代中国,确实一针见血。

4、做个行动的巨人。

    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心想事成。为了生存,为了安全,为了离开荒岛,除了实干,没有任何捷径。通过实干,他真正主宰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命运。他认为“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用的。”得去干。

5、活下去,这就是意义。

     鲁滨孙的生命清单。他分祸与害、福与利列出了一份关乎生死亡的生命帐,从那份帐单中我们发现他有一个非常可贵的心态,那就是乐观和感恩。在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刻,他的生存逻辑依然是“活下去 ”,是不放弃。他看重的是“福与利”,总能在各种细节中发现上苍对他的眷顾和恩惠。要是他换一种算法,只看到祸与害,而看不到福与利,他靠什么来支撑这28年艰难的生存?当一个人走进绝境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它,面对它。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倒不如彻底清零,放下思想包袱,直面绝境,从头开始。身处最绝望的孤岛,反而有了一种满足感,生存是意义的滥觞,价值的源泉。仅仅是为了活下去,他的奋斗与跋涉也是可歌可泣的。

6、生存智慧。

     这里说了鲁滨孙的知识与理性,他对野人、宗教、财富甚至生死的看法,都处在理性的范围内,不过分,不走极端。他是一个理性的人。他对探险的渴望超乎寻常,但对自己的生命却倍加珍惜;他注重实用与实利,远胜于对价值与主义的追求;他看重现实与眼前,但又拒绝沉溺于享乐与挥霍。在人类文学史上,他是一个以“理性精神”出现的崭新的人类形象。

二、《西游记》

1、一个降妖伏魔的故事。

2、是历险记,也是成长史。

     路途远,万里余;时间长,十四年;困难多,八十一难。其实这些灾难都根源于人的内心,如书中所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只要你下定决心去冒险去奋斗,种种灾难都会被克服。而这“下定决心”就是心在受磨炼。所以《西游记》是历险记,也是成长史。

3、成长,不可复制。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各人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个性气质都不同,这就决定了成长之路不可复制。在人生路上,我们可以有引路人,有导师,有榜样,却找不到现成的成长路径、现成的成长秘诀。齐白石老人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真理。《西游记》中突出表现在唐僧和孙悟空之间。唐僧和孙悟空各自走过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同样是取经,同样是成佛,两个人的人生却全然不同。

4、唐僧不辱使命。

     取经事业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个伟大团队,作为团队的领袖唐僧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他身上最具感召力的就是百折不挠的信念。他将取经看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神圣方式,是拯救坠落人间的手段,是造福国家的伟大事业,在他坚定的信念感召下,在他的人格魅力的的感化下,才使徒儿们放弃杂念,杜绝邪念,完成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生转换。

5、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人要成长,既要面向外部世界,借助环境的各种资源,从中获得智慧与力量;又要面向内部世界,直面内心,认识自我,战胜欲望与杂念,促进精神的飞跃与升华。环境是客观存在,善恶并存,美丑俱在的。在环境面前,人应该保持自己的主体地位,而不能为外物所役使。取经路上总是刀光剑影,惊心动魂,步步维艰。若从修成正果的角度看,这些磨难与挫折又何尝不是他们成长的资源?正是在与各种邪恶势力斗争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自我,认识了自我,战胜了人性的弱点,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6、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就是对自我的寻找和发现,唐僧的成长就是这样。悟空的成长还有一层含义:成长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突破自我。既不丧失自我的初心,又不失去自我超越的力量,这就是成长的真谛。

     成长是一个过程, 不断的寻找与超越中,人会不断地走向自主、走向自由。在这个过程中,外界环境从支配和控制人的力量,渐渐成为主体支配和控制的对象;那些艰难困苦,也渐渐从不可逾越的障碍,转变成生命的磨刀石和人生推进器;奋斗中让你崩溃与绝望的异己力量,也会成为你自信与力量的源泉。成长就是不断走向自由。

三、《三国演义》。

1、一个群雄争霸的故事。

2、一群野心家。

     列在第一梯队中的野心家有董卓、袁绍、曹操、刘备等四人。董卓是个十恶不赦的独夫民贼;袁绍出身世家,势力很大,对国家有担当精神,但随着势力与事业的不断扩张,他在人格上的缺陷和才智上的匮乏也逐渐显露,终于给他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灾难。说到曹操,毛宗岗说他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奇在何处?奇就奇在别人办不到的好事,他办成了;别人做不到的坏事,他也做了。

3、刘备的道德焦虑。

     刘备能称帝了也不打算称帝,是因为他不仅是要复兴汉室,更要重振世道人心。换句话说,他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帝位,更要占据道德与历史的制高点,成为世人的楷模与榜样。当皇帝是做人的顶点,功利的顶峰,一生的奋斗算是有了结果,对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们也算有了交代;但从道德角度看,这样做却又与他一惯宣扬的“忠君”观念有所悖逆,让这位接受过“衣带诏”的皇叔情何以堪?这就使他始终活在矛盾中。

4、性命与名节。这一节里主要说的是投降。乞求投降的吕布,人家不接受;骂贼的张辽却得到曹操的尊重,这说明人格的重要。

5、梦断帝王师。

     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希望找到一个盖世的明君,辅之而成大业。书中以陈宫、荀彧、诸葛亮作了对比,说明对于士人来说,要想成功,不仅要有事主之才,更要有择主之明,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许攸、杨修与曹操的矛盾说明君臣间能否相知相处,还有双方的性格、气质和个性在内的更多因素。

6、误读知多少。《三国演义》是我国流传最广、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争论最多、非议最多、误解最多的历史小说。我们应该弄清它是演义,不是历史,让文学归于文学,这是第一点。第二,不但要将它作为文学作品来读,还要有一个历史眼光,不能以今天的观念代替当时的观念。第三点,读《三国演义》要有一个冷静、理性的头脑,不要沉溺于三国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不能自拔。

四、《红与黑》

1、一个野心家的故事。

2、野心笼罩人生。

    于连的野心是:政治上当一个贵族人士,爱情上贵族的女人爱上他。追求贵族美女除了正逢青春期他对感情有着强烈的愿望,更重要的是这些贵族女人不但是他实现政治野心的最便捷的工具,也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标志和点缀。他成功了,可他最终却是死在野心家们的角逐中。

3、自卑与自尊。

     于连出身平民,他极端自卑却又极端自尊。初涉人世时极其自卑,而离开人世时却昂着高贵的头颅。他那波澜起伏的生命历程就是自卑与自尊反复交战的过程。他的自尊源于内心深深的自卑,他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却是为了摆脱卑微出身给他带来的困扰。即便他追求玛蒂尔德成功了,他体验的不是爱情的幸福与安宁,而是战胜的快感与征服的快乐。在名利与尊严之间,他始终将尊严放在第一位。于连处在极端自卑和极端自尊的两极,所以他敏感、脆弱、虚伪、善变。

4、三种活法。

     于连、德.莱纳夫人与玛蒂尔德小姐上演了一场足以震撼人心和冲击灵魂的悲剧。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不同,彼此的命运纠结在一起,各自的人生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与面貌:于连依靠冷酷的理智活着,尊重的是功利原则,追求的是野心与权势;德.莱纳夫人依靠的是情感的引导,尊重的是内心的真实,看重的是灵魂的交融;玛蒂尔德依靠想象活着,尊重的是浪漫原则,渴望人生带有强烈的浪漫而虚幻的色彩。

5、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按说于连征服了玛蒂尔德,又有了贵族身份,当上中尉后,对于他这个平民出身的人来说应当获得幸福了,可是他奇怪怎么一点儿幸福感也没有,直到在监狱中他与.莱纳夫人冰释前嫌后,才终于找到幸福的所在,原来纯真与宁静才是幸福的归宿。

6、尊严是生命最后的屏障。

     死亡是于连最后的反抗,这是他的精神与性格决定的。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是一个视尊严如同生命的人。他可以出卖一切,唯独不愿出卖尊严。为了尊严,他选择了死亡。尊严是他生命的最后一道屏障。

五、《水浒传》

1、一个江湖行走的故事。

2、就是不服你。

      读《水浒》最让人震撼的就是来自生命深处的最原始、最粗野、最质朴的冲动。在他们的人生哲学中,没有明哲保身,没有贪生怕死,没有优柔寡断,没有暧昧缠绵,仅为那一点做人的尊严,或为那一点正义感,为了那一点路见不平的愤怒,咽不了那一口难咽的恶气,为了睚眦必报的血性,他们就会大吼一声,挺身而出。

3、野性的规驯。

     一个时代的文化观念也深刻影响着这个时代的人们。水浒时代不仅法律失控,道德失范、沦丧了,整个社会的文化观念也极其鄙俗,物欲至上,享乐成风,颓废萎靡,缺乏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和生命价值。发达与快活是他们的人生理想。这样的环境不仅不能给予人性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规驯,反而会刺激邪恶的欲望,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

4、善与恶。

    《水浒》中反映的善与恶、是与非,很有厘清的必要。人们常说“逼上梁山”,以此来证明梁山好汉造反聚义的正义性。其实严格意义上的“逼上梁山”只有林冲一人,其他人都不是国家逼的。

     李逵是几百年来受到众多读者的喜欢,书中写他却是为人粗野、言语粗鄙,谁都是“鸟人”,还完全不讲理,在他眼里拳头才是硬道理;吃相很粗鄙;杀人更是冷酷和麻木。人是有思想、有灵魂、有精神、有教养的动物,人的高贵正在于此,人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将一个不知善恶、不辨是非、没有头脑、不知文野的莽夫看作是天真赤子,这真是坠落。

5、超越江湖与庙堂。

    梁山可作为一个象征,就是所谓的江湖社会,奉行的是一套江湖规矩和潜规则。

    在江湖与庙堂的二元格局中,要追求功名,就得做顺民、臣民、奴才、工具;要张扬生命,就得做叛贼、土匪、狂徒、隐士。这样的悖论,是梁山悲剧的根源,也是无数人心力交瘁的根源。

   告别传统社会,建立法制社会,让法律成为通行的、全覆盖的行为底线和规范;建设公民社会,推动公民成长,才能超越江湖与庙堂,才能消除功名与生命的这种惨厉的冲突。

6、告别暴力思维。

    《水浒传》最刺眼的糟粕就是对暴力的宣染,对女性的蔑视。这恰是现代文明所不能容忍的。为什么要读经典?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当下的生活,是为了让当下的生活和社会变得更好,而不是回到过去。凡妨碍我们发展的传统,它的命运必然是被唾弃、被淘汰。

六、《哈姆莱特》

1、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

2、王子的使命。

       面对克劳狄斯主动承诺哈姆莱特将是他的直接继承人。同意不同意就是对追查不追查父王的蹊跷死,报不报杀父之仇的表态。追查与报仇是王子的使命,他选择了追查。

3、延宕的复仇者。

     父亲被谋杀,母亲被霸占,王位被僭夺,情人被阴谋利用,朋友被收买来监控自己,这仇恨真是血海深仇。但他不象雷欧提斯的莽撞与冲动,始终保持着冷静与理性。他考虑的主要有三点:1、确定杀父凶手究竟是谁?2、揭露凶手的罪恶,并暴露在阳光下;3、让凶手受到应有的审判,并最终受到惩罚。经查访证实克劳狄斯就是凶手后,在他祈祷时动手是容易的,但现在就杀,却让他上了天堂,到象是以恩报怨了。不行,我要让他带着罪恶下地狱,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在复仇上他的延宕和迟疑是必然的,这种延宕和迟疑恰恰反映了哈姆莱特对道德、真理和文明的渴望和追求,也表现了他思维的审慎、情绪的自控和人性的高贵。

    高贵的王子用自己的生命,使真相得以昭示,使正义得到伸张。

4、权力的魅影。

《   哈姆莱特》是一出关于复仇的戏,但各方争来争去,争夺的焦点还是权力。权力能对人异化,对人性异化,对生命异化,疯狂的权欲,使他们丧失了一切人性之美,生命之美。

5、成长的悖论。

     从无忧无虑、不谙世事的王子,到父丧母嫁、饱受屈辱的忧郁王子,到以复仇为己任的王子,哈姆莱特短短的人生颇为曲折。他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了父亲希望成为的那种人。

     在成长过程中,哈姆莱特越来越发现,这个世界竟然那么丑陋,而自己又是那么渺小。现实中的人,少有符合他的理想的。生活改变了他,他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自己原本不想成为的人。

      成长伴随着失落,失落激励着求索: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即便是亚历山大,死后的世界也是永恒的虚无。生命只是一瞬间,活着的荣耀之后,伴随着的是永恒的死寂。在这样的矛盾中,哈姆莱特走向了斗剑场。

    明知生命终将虚无,还是勇于承担使命,这就是成长,这就是成熟。

6、一千个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内容丰富,内涵复杂,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这些模棱两可的模糊地带,究竟是莎士比亚的创作匠心呢,还是他工作中的失误?本身也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甚至成了“莎学”研究中的一个争讼不休的公案。

七、《悲惨世界》

1、一个关于苦难的故事

2、奥德修斯式的历险

      从一个勤劳善良的人到无恶不作的恶人,从仇视社会的罪人到普救众生的天使,这就是冉阿让的传奇一生。

3、恶之花

     “悲惨世界”之所以悲惨,很重要的是有一个“恶人”系列的存在,这个系列的代表人物是沙威和德纳第夫妇。

     沙威是个名符其实的恶人,但又有着显而易见的美德,小说对他作了恰如其分的描写。他也曾质疑过自己的行为,因为在不断的追逐与较量中,他看到了冉阿让的高尚与仁爱,但直到最后也没有彻底放弃他那种“大公无私”的变态信念。他作恶多端,但从没觉得自己是个恶魔,他以一种高尚的、尽职的、献身的、崇高的心态,心安理得地作着恶。

     恶人的另一类代表是德纳夫妇。他们的恶始于本能的自私自利,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这是一种完全没有道德底线和文化教养的赤裸裸的罪恶,其破坏性和腐蚀性也不亚于沙威的作恶。

4、冉阿让的爱

     出于对外甥的爱,偷面包犯了法;苦役生活扼杀了他的爱,是米里哀主教的嘉言懿行消除了他的仇恨,重新点燃了爱的火焰,使他也成了爱的源泉,促使他将爱施于许多人,营造了一个理想的“蒙特伊乐土”。冉阿让临去世前将两支银烛台留给了玛赛特,他在将米里哀主教的精神传给她,这个精神就是博爱和仁慈。

      冉阿让对沙威的态度也许最能体现“爱能消除恨”的仁爱法则。虽然沙威没能彻底熔化,但这块“花岗石”在冉阿让的仁爱面前已开始熔化了。

5、良知

     良知,简单地说就是人内心的善念。冉阿让的生命中自然有良知存在与价值。是主教点燃了他内心的良知之火,一点一点驱走了他内心的黑暗。为自我救赎他做了大量善事,尤其是商马第被诬,是躲还是去自首?求福远祸是人的本能,何况此刻享受的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荣华富贵,而那即将忍受的罪,他已忍受了19年。小说用很多篇幅描写他的内心活动,恰恰就是要说明,良知不仅仅是一种本能,更是人对道德与善的选择。

6、在苦难中呼唤

     冉阿让的一生充满了灾难,米里哀主教教化前后,他对灾难的理解和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

     精神力量!原来没有自己的信仰和主心骨,遇难就逃避;现在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就迎难而上,激流勇进。在灾难中显示的是精神的力量,是信仰的力量,是爱的力量。灾难依旧,苦难不再。

     应该承认,在苦难面前,中国文化总体上缺乏冉阿让式的自我忏悔与反思精神。苛求社会与苛求自我,哪个站在道德的高地上?

八、《复活》

1、一个关于坠落的故事

2、坠落是个慢性病

      小说用一系列的例子叙述了大学生聂赫留朵夫的坠落过程,包括诱奸卡秋莎。在坠落的路上他越走越远。但在内心深处,他知道他的行为很卑鄙、恶劣、残酷。

3、羞愧的瞬间

    十年后两人再次重逢,这时的卡秋莎已改名为玛丝洛娃,身份是罪犯。聂赫留朵夫公爵是高高在上的陪审员。

       玛丝洛娃案件并不复杂,她是受人诱骗毒死人的。在法庭调查和问询后,大家都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如此简单的案子还是出了问题,玛丝洛娃最后被判有罪,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聂赫留朵夫认出了玛丝洛娃的那一瞬间,很是震撼、慌乱,他羞愧了,对自己整个的生活状态感到羞愧。当然了,如果不是专注于自己的灵魂,他是很轻易地就能将责任推卸给社会制度的,但是他不能。在羞愧的巨大压力下,他迫切希望斩断与过去的关联,洗刷灵魂上的污点。

     玛丝洛娃也坠落了但没觉得。当聂赫留朵夫两次表示要赎罪,要帮她翻案,要跟她结婚时,她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震动:既然他认为当年的行为是罪恶,那么自己算什么?难道自己天生就是个坠落的女人吗?难道当年的献身就是为了那一百个卢布?就在这一刻,羞愧之心重新回到她身上,聂赫留朵夫的真情触动了她,开启了她心灵复苏的生命历程。第三次见面时,她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愿意听从他的想法,改变自己。

4、谁救谁

      聂赫留朵夫在拯救她的过程中,发现玛丝洛娃只是千万个被损害的不幸者之一,还有数不清的人们承受着更为悲苦的不幸。他逐渐认识到他的努力是徒劳的,他改变不了这个庞大的政治与官僚体制。他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救不了谁,就象他救不了玛丝洛娃,玛丝洛娃也救不了他一样。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了自己。在救赎的过程中,他越来越发现,应该被救赎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他自己。在不断发现社会罪恶的同时,也越来越看到自己的肮脏与罪恶。从拯救玛丝洛娃开始聂赫留朵夫最终走上自我拯救的道路。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罪恶的因子。唯有自己拯救自己,自己审判自己,自己完善自己。

     旧的聂赫留朵夫死了,聂赫留朵夫新生了。他的良知复活了。

5、如此荒谬

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案件集中揭示了俄罗斯社会官僚体制和法律制度的荒谬。

6、带自己走出泥泞

      聂赫留朵夫认识到:从人性上看,每个人都有邪恶与坠落的可能,谁也不是圣人,所以谁也没有资格去拯救他人。人最该做的,就是自我拯救,带自己走出泥泞。

九、《俄狄浦斯王》

1、一个关于命运的故事

2、斯芬克斯之谜

     戏剧开头说:瘟疫肆疟忒拜城,是因为忒拜城国王死于非命,凶手还逍遥法外,要摆脱瘟疫,必须找出凶手。得到神示后,俄狄浦斯立刻追查凶手的线索,并号召城邦人民支持他共渡难关。在这生死存亡之际,盲人先知却站出来说凶手就是俄狄浦斯。俄狄浦斯非常愤怒,当即与公民们约法三章:无论是谁,追查到底。不仅要为前国王讨个说法,也要还自己一个清白。结果真相大白,俄狄浦斯就是那个凶手。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罚自己去流放。

3、命运是什么

     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超现实的力量,神秘、令人畏惧。

    “杀父娶母”是俄狄浦斯的命运,但却是通过他自己的一次又一次选择和一个又一个行为来实现的,在命运面前,他不是消极地等待和忍气吞声,从没有放弃与命运抗争。他的选择与人类的道德没有冲突,他过错也在能忍受之列。但是他确实地通过自己的选择和作为,实现了神安排的悲剧命运。

4、就是不认命

      面对命运,俄狄浦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反抗。他逃避宿命,追索真相,最后选择自我惩罚。他的身上闪耀着敢于担当的光彩。即便是无意中犯下的错误,他也义无反顾地掮起了黑暗的闸门,放忒拜人到光明去。

5、人是折翼的天使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拷问人类灵魂的戏。它的思考始终围绕着人的灵魂。

     他父亲犯的罪,却要儿子来承担。知道自己有这个命运,为不犯这个罪过,他主动选择离开科林斯;在三岔口打死老头,是失手,并且是出于自卫;他当了忒拜城的国王,靠的是自己对忒拜人民的恩德;瘟疫的流布不是因为他荒淫无耻、暴疟无道,相反为了忒拜城的安宁,他情愿与百姓同甘共苦,他是一位好国王。是不是因此就可以说他是无辜的呢?

     西方人的文化观念认为,人通过自我选择来决定自己的人生。选择,意味着责任;选择,意味着担当。一旦选择错了,你就要敢于负责,敢于忏悔。俄狄浦斯选择了,他就要对事情的结果负责,所以他刺瞎双眼,放逐自己以赎罪。

     一个智慧、圣明、理性的君王的悲剧命运提示了这样的常识:作为人,都是有限的存在。人是折翼的天使。

6、戏如人生

   〈俄狄浦斯王〉的结局很凄厉,但整部戏的精神又是积极乐观的,不仅不让人感到沮丧和绝望,反倒让人深深地体会到生命的激情、真理的可贵和永不屈服的战斗精神。

    俄狄浦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精神与“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牺牲精神,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

上面简介了余老师的〈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下面将〈一路上〉仿照余老师的做法简介于下:

〈一路上〉

1、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2、向河渠的爱

     男女关系上有四位:恋人王梨花、半友半恋人徐晓云、妻子童凤莲,要是把那位跟他曾有过两回关系的缪丽也算在内的话。

    对父母的爱,几十年如一日的推拿按摩不说,就是那回家必有的节目——晚回报,有多少人家有?

    对女儿、外孙外孙女的爱也是挺深的。

    以上是专爱,博爱的事例更多了:为本队、本厂、本站和同类退职干部尽了能尽的心力,为认识、不认识的凡找到他的人提供服务,难怪他小学里有结拜兄弟、中学里有小集团、农机站有四秀才,生化厂有向家军,所到之处都有他的朋友,直到七十多岁了,退休老教师们聚会时还邀请没当过教师的他作嘉宾。

3、越是困难越向前

    本书排得上号的困难,共八十六个,超过了〈西游记〉的八十一难。与困难斗争的历史就是他的成长史,正如他在诗里所说的:

“一回两回三四回,五回六回七八回。回回总带希望来,回回多带惆怅归。

惆怅带归就带归,偏偏决不信心灰。跟头百跌百爬起,敢斗困难谁怕谁?”

“人生除死无大难,有甚难关闯不敢?学富五车敢傲世,友交四海非泛泛。

办法总比困难多,开动脑筋从不懒。还有一点过人处,百跌百爬浑是胆。

眼前黑暗怕什么,只要点亮灯一盏。二十六年坎坷路,何时跌倒没起站?”

4、用诗来表现五十年的心路过程,便于读者记忆。

    700多首诗词大体上概括了五十年的成长过程,才6万多字,是全书的四十分之一,是不是更便于记忆?

5、两条至关重要的弱点。

    向河渠有两条弱点致使他一生事业蹉跎,仕途上一事无成,经济上穷得叮当响,若不是国家政策好,只怕老来还要靠女儿赚钱来赡养他们夫妇。这两条就是不去巴结上级,没有防人之心。试想要是他肯为集体去巴结、贿赂上级,从而得到上级的支持,他创办的企业将会怎样?

《初味人生》中他与徐晓云谈话时,就有诗说“人来源于动物界,兽性脱尽一个无。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切勿疏。”可纵观这五十年,他总把别人当好人,没有防范措施,以至灾难来了只剩下他自己。大家都说他对人轻信。

6、不断完善自己

     五十年来他总是在各个方面不断地完善着自己,总结着自己,这在诗词中都有记载,如夫妻相处就是缘、母子关系好比债、只重友谊傻乎乎、理是泥巴任人捏等等,仅对怎样保持良好心态的那首《任性逍遥度春秋》就从三月七日到十月十七日,改了三次,才成了“任性逍遥度春秋,多寻欢喜少嗔愁。曲直随性性如水,听人壅止决再流。适度进取休虚度,应机随缘莫强求。知足常乐心无事,天天都是好日头。”他认为“世事无可无不可,只循天理顺人情。似此天下都去得,想办啥事就施行。”

    若将《一路上》的六点与九大名著各书的六点比一比,您说哪部书对人的作用更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841评论 5 47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415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904评论 0 33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051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055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255评论 1 27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729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77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51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20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67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44评论 3 31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35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1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29评论 1 25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528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126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六、推荐诗五十 让您窥一斑 本书主人公自写诗词700多首,现选50首推荐给您,让您窥豹一斑。 一、人生路上 摸爬滚...
    赵安庆阅读 455评论 0 0
  • 《诗经·卫风·木瓜》告诉我们,为何如此亏本交易,依然坚持要做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
    此生读写伴阅读 260评论 0 0
  • 美好的一天,从遇见你开始,祝福你遇见晓幸福,收获小幸福,成就大幸福。 早上五点起床,然后跑了3公里。运动让身体健康...
    晓幸福阅读 296评论 0 1
  • 人生意义是基于价值观,而价值观又基于事实判断。事实判断从宗教转化为了科学。唯心主义认为,现实世界只不过是你的意识主...
    陈明槐阅读 329评论 0 0
  • 首页 养生频道 母牛产前瘫痪怎么办 母牛产前要注意的几点 2018-04-26 07:15网友分享 一、母牛产前瘫...
    解宗会阅读 67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