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支教的日子里28

                  替课的点滴感悟

      王老师今早起得有点晚,洗漱过后已经快七点五十分了,他背起笔记本电脑快步走向学校。

        按星期四课表的安排,今天早上是二年级的早读。他准备继续组织孩子们复习第三单元的知识:线段与角,同时还要讲解第三单元的检测卷。但当他走近二年级的时候,发现教室里格外的安静。推开门,孩子都在座位上做试卷,他走近一看,是一张“二年级数学期中综合检测卷”。

      “这是谁发的试卷?”他小声的向第一排的一位同学问道。

    “是辛老师,刚发的。”学生礼貌的回答。

      “辛老师要求什么时候完成呢?”他继续问道。

    “今天早上要完成。”孩子一边做题一边回答。

      这时,王老师忽然意识到自己竟然忘却了一件事。上周四早上,他正在给二年级上早读,辛老师是来过教室的,她还以为郭老师去厦门培训这个班没有管呢?她当时还说,郭老师走时特意交待要让她好好管一下班,不要让学生把成绩落下来,还说,郭老师交待,他的办公桌上有一份试卷,要在考试前让学生做一下。可王老师竟然做试卷这事忘记了。

      看着孩子们在认真做题,王老师只好改变复习计划:今早要把这份试卷做完并进行讲解。但按照王老师学校的管理要求,低年级进行检测时,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读题,讲清楚题目的要求后才能让学生进行做题。所以,他开始给学生们读题,讲解题目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细心的做,自己便在教室过道里巡视起来。就这样,王老师一边读题,一边巡视,有时他也给个别同学提醒一下,但没有去指出做题的错误在哪里,他想发现学生在做题过程会出现哪些共性问题,以便学生完成第一大题后有针对性的讲解。

        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学生问题最多是“乘法口诀”的应运和计算的准确性与速度。看到班里的学生基本完成了第一题,便开始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做完了没有?”他高声的问学生,同时把眼光投向那几个还没有做完的同学。

    “做完了”,学生们大声回答。他倒是真没注意到那几个同学回答了没有,于是继续说:“做完的小朋友请举手。”班里的学生全部举起了小手,他把目光再一次投向那几个同学,继续给学生强调“做完的同学请再检查一遍,我们马上要订正了”。王老师这样做,其实是想给那几个没有做完的同学一点时间,而且希望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在集体订正的过程中,王老师主要采取以下方式: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回答的学生讲清楚三个方面,一是把答案读清楚,二是把怎么算的说清楚,三是把为什么这么算讲清楚。在学生们回答的过程中,答案学生能读清楚,而且你越表扬,学生们的回答会越响亮,怎么算的也能说出计算过程,但为什么这算,却说不上。王老师明显意识到,自己对孩子们的要求过高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这是违背了低年级学生发展的水平。王老师觉得自己在问题的引领和把握方面可能没有让学生搞清楚,为了让学生把“乘法口诀”的应运弄明白,他在黑板针对问题最多的题开始统一讲解,其中最有意思的一幕也让他忍俊不禁。

    其中一道题目是:中最大能填几。5×﹤36;73<8×。他这样引导学生的:

    “同学们,见到这样的题,我们应该这样去做,先要想起与5有关的乘法口诀,现在谁给大家背一下。”他让学生背诵“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一直背诵到“五九四十五”。他也在黑板上写下:5×1=5;5×2=10;5×3=15;一直写到5×9=45

      然后引导学生:“接下来我们要看这些口诀中,哪几个的结果距36最近”,根据学生回答,他在黑板上“5×7=35;5×8=40”的下面划上了横线。接着他说:“现在我们要看35和40中谁小于36,大家说,是谁小于36呀?”

“是35”

“对,是35,所以中我们应该写几呀?”

“写7”、“写35”,两种声音混杂出现,当然前面的声音要更多一些。

“能填写35吗?”王老师一下子有点意外,但笑着问学生。

“不能”是拉的长长的童音。

“对,我们不能填写35,应该填上7”

“现在把自己刚才填错的在检测卷上改正过来”,他转过身来向学生发出指令。

        为了检测刚才的效果,第二个填空他便指名让学生回答,仍然是先让背诵乘法口诀,然后再找到最近的,最后找到符合题题目要求的。但关键点上出现的笑话。

    “现在你说,73大还是72大?”

    “73”

    “对,是73比72大”,他停顿了一下,“所以73小于还是大于72呀?”

    “小于”,教室里传来一阵哄笑。

    “是小于吗?”王老师提高了声音,但学生低下头,不再回答了。好不容易让他回答了“73大于72”。王老师又问,“那你现在说,里应该填上几呀?”

      “填72”,教室里又传来一阵哄笑。

        为了让同学能彻底搞清楚这样的题怎样做,王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了两道练习题:7×﹤50;6×﹤45。他让学生填写,自己开始在过道里巡视起来。

        在巡视中,他发现还有一两个同学仍然不会填,便又单独讲了一阵。但,在他给同学讲的过程中,教室里出现了明显的骚动(下课后,他才知道这是班里最差的学生)。

    吃过晚饭,王老师一边散步,一边想,在这两周在给郭老师替课中,自己真的对低年级的教学明显不太熟悉了,应该向这里的老师好好的学习一下。至少有这么几方面的问题没有处理好:

      一是没有很好的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于学生写字慢,计算慢、回答问题慢现象,缺乏必要的耐心,上课有点急躁。

      二是问题的设计、语言的引导缺乏儿童化,不能激发孩子们的热情。

      三是课间缺少符合儿童心理兴趣的间歇性组织活动,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学习、游戏、活动很好的结合。

    四是没有处理好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的关系。比如,后面的那个单独辅导,在一定程度上是浪费其他同学的时间,而且还无意的给学生提供了课堂上调皮、捣乱的机会,或着说是为学生课堂上“无事生非”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境界是无限的,既然命中注定要当一辈子老师,那么,王老师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019年10月31日星期四(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440评论 5 46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14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427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10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2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14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6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11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62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78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89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8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6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4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74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56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