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我的心中,一直是女神级的存在,然而这种欣赏绝非是由于她的美貌和坎坷的爱情史,更多的是从文字里散发出来的的才情,以及在历史的风云中,可以坚守自身的个性和底线,从而在文坛中居于不落的地位。
这种感觉无法言说,我也一直心存一种幻觉,即她还活着,只是距离我们稍远,身穿紧身俏皮又居显优雅气质的旗袍,做民国盘头发型并涂抹浓艳口红,居于灯红酒绿之间,却进行着深刻的人生思考。
她本就是我一直钦佩的偶像,又于几日前阴差阳错听瑞华恩师讲起夏志清与张爱玲之间的某种“知遇”的故事,便在网上订购了由夏志清先生整理的三十年间,不同国度,不同地点,张爱玲与夏志清的信件来访。谁知快递竟如此之快,昨天订购,今日便到达目的地,仅一日之隔。由于强烈的好奇感,以及对于张爱玲无法言说的一种欣赏和敬仰,一口气便把这本信集给读了个精光,用时两小时。虽然书的出版社稍有不足,但纸质及触感皆出我所料,而又被其中往来信件中的真挚字语所打动,从全新的人物及书籍中又让我重新认识了不一样的张爱玲。
其实总得读来,大可知晓张爱玲居于美国期间生活并不美好,特别是赖雅生病之后,断绝了经济来源,以及出于种种原因,张爱玲的作品在国外并不吃香,加之感冒、头痛、牙痛等疾病络绎不绝,折磨的她整日夜不能寐,身体日益消瘦。
回归正题,夏志清与张爱玲的信件,多是为了工作需求,夏志清不仅把张爱玲推向了顶高的文学地位,也在张爱玲居住美国期间,帮助张爱玲出版小说,商讨合同及稿费,代写介绍信等等,夏志清算是除去宋淇、邝美云夫妇之外大陆中张爱玲最为信任之人。但是从信中读来,张爱玲与夏志清的口气一如既往的持一种平和、真挚、客观的态度,不做恭维和妥协之口气,这也足以凸显张爱玲的性格品行,无形的加深了我对于张爱玲的钦佩和爱慕。
爱屋及乌,由于极其的喜爱张爱玲,所以自然的对夏志清充满好感,因为正是夏志清的帮助,才使得张爱玲在文坛名声大作,并在张爱玲一贫如洗之时,尽可能的为她争取稿费,并且为她的生计出谋划策。虽然夏志清和张爱玲两人真正的见面不多,但从文字中加强了两人的联系,从而出现了我们手中极其难得资料,也为“张学”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坦坦白白,鱼雁往返,一字一句,三十余年的书简往复,见证了文学史上最难得的一场相知相惜。
夏志清和张爱玲的信件往来,在张爱玲去世前一年四个多月前悄然停滞,而直到1995年9月8号发现张爱玲的尸体安静的躺在地上,在75岁时,张爱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正如她在给夏志清的信件中写到:“‘寒咝咝’的人间”,从她的最后结局,不免觉得世态的炎凉与人生的不可揣测。但我始终觉得,最后的结局,对于她是极大的解脱,因为她不用再与病痛做抗争,也不用觉得:“跳蚤在身上蠕动”而深受皮肤病的折磨。
许久没有享受文字带给我的酣畅淋漓之感,提及张爱玲的相关方面,话语如喷薄欲出的火山,一经释放,便不可收拾。今闲写小文,以此纪念张爱玲女士,于文字间带给我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