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别人聊现在学生的忙碌和负担,我就想到我的高中时候。我们那届高考成绩十分辉煌,之前一直想不明白,今天终于理解其中的奥秘。
1.大片空白的自习
高中时候的特点就是,没有早自习,每天只上六节课,下午的七八节课必须自习。老师不允许讲课、不允许考试,只能在教室里晃来晃去,回答学生的问题。自习课时候可以自由出走,因为有的老师没来,可你有问题想问,那你就去办公室找她/他。
周末绝对双休。只是在高三时候,因为住校,才加了一个周六的自习,以及平时的晚自习。依然,不许上课,不许考试,老师只能进来晃晃。
当时我们宿舍几个人常常在一起感慨,学校作为省重点,怎么一点省重点的觉悟都没有?大家就这么玩?你看隔壁的哪个学校,人家的讲课进度快,复习时间久,管理严格,咱们怎么这样。
那时候特别有危机感。
最崩溃的是,一周有两节体育课。后来到了高三,还加了一个活动课,就是你可以去操场随便做什么运动,哪怕溜达溜达,都不许在教室里待着。教务处领导会再这时候各个教室挨个溜达,看到人就轰下去。
晚上十点半就回宿舍了。不到十一点就熄灯,想看书,还要防止被宿舍管理员发现和通报,以及班主任第二天找你喝茶。
回忆高中,就是休休休,闲闲闲,被人管着不让学的时代。
2.无法理解的辉煌
高中毕业之后也没怎么太关注之后毕业生的状态。但听说领导多次说,我们那届,是最辉煌的一届。75%以上的本科过线率。而我们班似乎只有一个同学比本科线少几分。
宿舍人聚在一起聊,总觉得这是个特别无法理解的事儿。老师不来讲课,不考试,别的学习在学习的压力李和老师讲课的支配中恐惧和颤抖的时候,我们却在被教育处领导和宿管阿姨支配着不让学。
高中时候觉得,这是要完!
但我们还是成功了,远比那些更忙碌的学校。我记得当时毕业后,因为成绩好,给一位准备复读的妹子补习功课。我考试的秘籍就是记错题本,反复死磕一套书,一遍一遍得看啊看啊看。现在想想,其实这就是“反思”和“复盘”,也就是我现在天天在做的。
我那时候给妹子说,你要多看看自己错的题,写错题本,想想自己为啥错。可她说,我从早晨6点上自习,老师就在带着大家一起背课文,白天上课一直到晚上十点结束,都是老师在讲课,在带着大家看题目、分析题目。我没时间啊。
我当时就懵了。还能这样?
3.成功的秘籍
最近看书《驱动力》,以及看到万维钢老师的回复,关于刻意练习,忽然明白过来。
外部驱动力和内部驱动力:外部驱动力的核心就是,对一个行为施加奖励会让这种行为的发生频率增加,而施加惩罚会让行为的发生频率减低。这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人类行为管理中的应用。但很多研究表明,这样的外部驱力,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会抑制内在动机。当家长、老师不断得让你去学习学习再学习,心无旁骛,不要玩也不要做家务的时候,都是在给你外部驱力,当外部驱力太多,会损毁内在驱力,到后来,你学习的目的就是因为“家长和老师让的。”
我们那时候,总觉得自己学校管的不多。打着“教学不够自学凑”的旗号,人人自危,每个人都积极得上自习。每个人有自己的方法,多交流,和擅长的人学习,组成各个小团队,一起学习。比如我们宿舍就曾经定了很多学习报纸,没人一份,每天夜里在宿舍,每个人把自己划出来的重点进行分享。比如我还曾经在学校小超市旁边的作为上,给3个同学讲英语语法,换来的报酬就是送我电池,因为想夜里躲被窝里看书。当然后来我也没要电池,也没夜里躲着看书。
大片的空白自习,这个空间该怎么安排,这就给了我们自由。而内部驱动力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主。自主能给人以控制感。我控制我的时间,我的未来。既然我的时间和未来是在自己的手里,也就是要为自己负责。这时候,一种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的动力,自然会冒出来。
今天看到一句话,叫“刻意练习需要独自练习”。我想,那些空白的自习时间,我们每个人做的,就正是内在驱动力之下的刻意练习啊。因此这么看来,昔日的辉煌也并非不可理解。
最后
这时候真的想感谢母校。
那时候的校园氛围,给了我们自主的空间,没有扼杀掉我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即使到现在,我也依然怀念那三年,依然发自内心得想要看书学习,想要让自己变更好。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