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红楼梦》中的宝姐姐,就像《面纱》中的细菌学家沃特。
《面纱》我是先看过毛姆的原著,再搜了改编的同名电影看。葛丽泰嘉宝那版太老了,网上已经无法找到。现在看的这一版据说是几年前重拍的,女主角吉蒂的扮演者原来是《金刚》中那个让金刚誓死保卫的可爱小女人,片中竟然有好几张我们熟悉的中国面孔:黄秋生、夏雨,甚至还有单眼皮名模吕燕惊艳亮相……有熟稔美好的中国山水(貌似是在桂林取的景),虽然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场景,土地贫瘠却真切,眉眼脏污却单纯。所有这些都让人有种熟悉又陌生的刺激感。
不过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它揭示了某种感情的悖论:太好的人,总让人爱不起来。说通俗一点,就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反之也是成立的。
红楼众姐妹中,能如薛宝钗般贤惠大度从容得体者少矣!黛玉有才有貌却孤高自许目无下尘,那份小心眼刻薄劲总让人害怕。然而贾宝玉却情有独钟甘心弃金玉良缘选择木石前盟,大概就是因为宝姐姐太好了,好得可亲可敬却不可爱。而爱情的迷人之处就在于相互的猜度折磨导致的痛并快乐着,哪怕是彼此间“枉凝眉”,“眼空蓄泪泪空流”,也胜过“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有人说宝钗适合做贤妻良母,黛玉适合做红颜知己,家庭与爱情都有了,确乎两全其美。然而这恐怕是从没爱过的人的臆想,又或者只是满足某些男性的自私的意淫。
细菌学家沃特博士也是这样,内心高贵性格宽厚,外在却木讷乏味,他丝毫不懂得如何用语言取悦他心爱的人,他以为只要捧出一颗心来,爱人便会感同身受。新婚之夜,他在亲吻吉蒂之余依然没忘了关上灯然后摆正地上的拖鞋;威尼斯度蜜月时他大谈水城的排水系统,完全不知浪漫俯拾即是;他认为不必开口的时候就绝对不会说话……
其实吉蒂说得对,一个男人不能让女人爱上自己,本来就是他自己的错。
电影结尾,吉蒂终于发现了沃特身上的伟大高尚并爱上了他,小说中吉蒂却自始至终没有爱上沃特,她说“女人不会因为这个男人是一个好人而爱上他”,何况这个好人根本没有给妻子机会去了解挖掘他的内在的闪光点。电影让人欣慰,小说令人沮丧。谁才是人性的真实呢?不言而喻。
到底意难平啊,爱情就是这样捉弄人,我们总是爱上那些擅长折磨我们让我们痛苦不堪的人,对那些好人视而不见。
扮演沃特的爱德华诺顿真帅呀,是那种闷骚的帅,尤其他斜靠在门框边听吉蒂弹钢琴时的神情姿态,想不通吉蒂怎么会不爱他?倒是小说里的沃特真是乏味,就剩一个“闷”字了。不过电影嘛,总要给好人一点点希望的,要不然,大家都会学坏的,这世界就更无药可救了不是?
最后以小说中沃特的一段话作结。
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为了欣赏你所热衷的那些玩意我竭尽全力,为了向你展示我并非不是无知、庸俗、闲言碎语、愚蠢至极,我煞费苦心。我知道智慧将会令你大惊失色,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样像个傻瓜。我知道你仅仅为了一已之私跟我结婚。我爱你如此之深,这我毫不在意。据我所知,人们在爱上一个人却得不到回报时,往往感到伤心失望,继而变成愤怒尖刻。我不是那样。我从未奢望你来爱我,我从未设想你会有理由爱我,我也从未认为我自己惹人爱慕。对我来说能被赐予机会爱你就应心怀感激了。每当我想到你跟我在一起是愉悦的,每当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欢乐,我都狂喜不已。我尽力将我的爱维持在不让你厌烦的限度,否则我清楚那个后果我承受不了。我时刻关注你的神色,但凡你的厌烦显现出一点蛛丝马迹,我便改变方式。一个丈夫的权利,在我看来却是一种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