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一个问题,很容易把主题给忽视掉,写着写着,就容易忘记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就容易忘记文章的核心在哪里?我觉得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应该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现象存在,自己明明已经写了标题,却越写越觉得不对劲,越写越偏离轨道。
我想建议对于那些刚入行的写友,不要太在意自己的结果,不要把期望值定得过高,也不要太在意文章的内容是怎样怎样,可以把它当作是你的一种心情随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也没有必要太在意有人看你的文字,写作这件事没人逼你,自己想写就好,只管一直写就行。也可以把它当作日记看待,把每天的生活状态都记录下来......
文字的应用真的太广泛了,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简书是个很好很开放的平台,是我创作的始发地,也是我的启蒙地,能够在这上面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加入到写作的行列️中,真的很好,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大家都在努力的想要提高自己,都想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自媒体写作时代,每个人都是创作者,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主角,都可以创作你的创作。它虽然没有那些一线平台那么高的热度,但我觉得在这上面创作,写写自己爱好的文字,自由发挥,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它界面的简约感看着也让人觉得很舒服,让我也有创作的欲望。
因为要给大脑足够的思考空间,我们在写的时候,肯定都是写写停停,反复斟酌,边写边默读,边写边回头看。就好像我现在正在写的这篇,我几乎是每写一句,我就会停下来看看,然后回头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哪些地方用词不当,或者说再看看有没有错别字之类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切记,千万不能在文章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错别字,要知道,这种低级错误要是长此以往,不予以重视的话,不仅你的写作水平提不上去,还会影响你在别人眼里的印象。就好比上班,天天睡过头,到了单位也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全身也是衣冠不整,本来长得挺好看的,却因为不注重细节,导致你在人家眼里的印象越来越差,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
美国作家约瑟夫·科纳尔说:“写作只有两件难事:开始写,不停手。”很多人在动笔之后很难坚持,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控制不住自己;第二,完美主义心理;第三,缺乏反馈和激励。
在人类的生存活动中,大脑思考其实比物理活动要更消耗能量,于是人类为了尽量减少消耗,就进化出了一套本能:拒绝或者减少思考。像写作这样一种脑力活动,本身就是一件逆人性、反本能的事情。
抵制本能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在一个干扰因素多的环境中,我们抵抗本能、完成写作的难度会更大,所以我们应该专门创造写作的环境,在一个干扰最少的环境中,全神贯注地执行任务。
当我们战胜了本能,好不容易开始写的时候,又会遇到第二个问题: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听上去很美好的一个词,但它却是很多写作新人面临的一大陷阱。完美主义分为两种,一种是行动上的完美主义,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它会让你不断行动,最后获得一个接近完美的结果;但是完美主义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思想上的完美主义。
思想上的完美主义是只关注自己脑海中不断变换的完美画面,幻想着最完美的结果;对事情抱有过高的期望,但实际和现状差距很大,结果当然就会产生挫败感,然后就越来越不想做,最后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就只能让自己成为“行动上的矮子”。
写作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你也不需要把写作看得过于高深,写得好不好,本来也没有一个标准。你要牢牢树立一个观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其实解决完美主义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为写作制造任务感。给自己设定一个写作任务,并且刻意增加任务的“严峻性”。
打个比方,如果每次上班迟到15分钟罚款50元,很多人还是会迟到。但是如果每次迟到罚款1000元,我相信不管出现多大的自然灾害,都阻挡不了我们想要上班的心。
写作也是一样。假如明天稿子没有写完,你的工作可能就不保了,那你是不是会马上奋笔疾书地写下去?
很多人说自己没有时间写,错了,我们永远不会没有时间写,我们只是把写作的优先级排后了,没有让写作这件事变得严重起来。
借鉴这个思路,给自己设定一个紧急的、带有严峻性的写作任务,比如今天不写完文章就不可以吃饭,晚上不写完就不能睡觉,这就让我们从原来的完美主义心态变成完成任务心态,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说完了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再说写作难以进行下去的第三个原因:缺乏反馈和激励。
很多人写文章一开始热情饱满,吭哧吭哧地写,写了十来篇,越写越没意思,写到最后不知道怎么就放弃了。
为什么?因为没有反馈,因为他觉得写的内容没有人看。大多数人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的密度很低,结果效率就很低。写作也是这样,想起来就写,没想起来就放着,这会导致正向刺激很少,没有及时反馈,写作没有效率。
人是需要有反馈刺激的动物。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
对于像写作这种需要长期坚持的事,设计进度条是制造反馈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