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跟别人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就像我说读书这件事有点像穿内裤,谁知道你是不是粉红蕾丝的。关键是谁知道你是不是没穿。所以当你去跟别人分享的时候,你就暴露了。
——马东
微信读书就是这样一个暴露自己“穿什么内裤”的地方。用微信读书看书,总是小心翼翼,怕自己读了什么不入流的书被朋友们笑话,或写了某个书评让朋友们觉得我肤浅,永远不会像用kindle读书时那样沉浸在书本身的内容上。在微信读书上读书,写书评都不如在kindle读书那么随心所欲,而总是存在一种紧张感。读书的信息被暴露得越多,这种紧张感就会越重。
改进版本:iOS版,微信读书1.4.0
在微信读书上,你可以看到的好友读书信息有:
1. 最近读了哪些书(首页发现页)
2. 好友的书评(想法页)
3. 任何人的个人读书主页(总时长,书架,评论)。这里的任何人是指看得见头像的人,比如某本书下评论的陌生人,或者阅读某本书但没有评论的人(如下图)。
4. 书架上的所有书籍(个人主页)
5. 每本书的阅读进度(点击其书架的书,再点击他的头像即可看到阅读进度)
6. 每天的阅读时长(排行版)
7. 总的阅读时长(个人主页)
这些信息的暴露有其两面性,一方面通过社交的力量促使你多读一点书,争取在排行版上靠前,另一方面却让人望而却步,害怕个人信息被暴露。如何做好隐私和社交的平衡是微信读书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目前,微信读书对隐私的保护采取了以下措施:
1. 设置私密阅读(在书架上长按图书封面设置私密阅读,以及阅读某书时点击顶部的私密阅读按钮)
2. 取消关注及互不关注。“互不关注”后,互相都不会看到对方的动态。
然而我发现一个不足之处,是私密阅读和书评并没有联动。当我在一本书没有设置私密阅读时写了书评,之后再设置成私密阅读时,书评依然保留,朋友们依然可以在想法页看到我对本书的书评。这显然是在告诉朋友们我在读这本书,与我设置为私密阅读时的心理预期不符。我认为,当一本书被设置为私密阅读之后,之前写过的书评也应变为仅自己可见。
反过来则不必要成立。我在一本书设置为私密阅读时写下的书评,在我取消私密阅读时可依然保留仅自己可见,但可手动变为他人可见。以上这两种情况处理方法的统一原则是:尊重用户的隐私。
原设置私密阅读的路径有点长。对于一本尚未加入书架的书,设置私密阅读并开始看书的流程有两种:
第一种路径: 加入书架> 返回,找到自己的书架> 在书架里找到这本书> 长按> 点击“私密阅读”>点击封面开始阅读;
第二种路径(1):点击“加入书架”> 点击封面(或点击“阅读”)开始阅读本书> 单击屏幕中央调出导航栏> 点击私密阅读icon;
第二种路径(2):点击封面(或点击“阅读”)开始阅读本书> 单击屏幕中央调出导航栏> 点击加入书架icon,出现私密阅读icon> 点击私密阅读icon;
其中,第一条路径无疑太长了,从发现这本书到开始私密阅读大概要经过五六秒的时间,不仅耽搁用户的时间,也打断用户的操作流程,因为他必须从书城或者发现页中退出,进入自己的书架页才可进行操作。
第二条路径不算特别长,但是存在逻辑问题。即,用户必须先开始阅读才能设置为私密阅读,而开始阅读意味着自己读这本书的动态会出现在首页上。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种先暴露再隐藏的方式充满不安全感。
为了更方便地开始私密阅读,考虑将页面修改如下。在阅读按钮上增加了一个不起眼的菜单图标,颜色较浅的菜单图标是为了不干扰用户进行公开阅读。点击该菜单图标可调出“私密阅读”选项,点击“私密阅读”即可打开书籍进行私密阅读。而原设计中点击“阅读”两个字即打开书籍开始公开阅读的方式仍然保留,用户仍可不加思考地开始公开阅读书籍。本设计中给“阅读”两个字增加了长按的功能,长按可同样调出“私密阅读”。
许多用户会直接点击书籍封面进行公开阅读,所以针对书籍封面也做了私密阅读改进,即,长按书籍封面调出“私密阅读”选项。
当用户点击“私密阅读”选项后,原“阅读”两个字变为“私密阅读”,以后用户每次进入此书介绍页时,看到的底部tool bar上的文字都是“私密阅读”,点击文字即可继续私密阅读。当然用户也可以长按文字或点击菜单icon切换回公开阅读。
微信读书现在是默认关注所有微信好友,自己也被所有使用微信读书的微信好友所关注。这样的设计想必是因为初期使用微信读书的人不多,让用户关注所有好友以增加微信读书上的人气吧。但是默认关注所有好友和被所有好友关注并不合理。微信好友中不乏互相不熟悉,互相屏蔽了朋友圈的好友,而在微信读书上,依然是默认相互关注的。我认为为了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默认关注的人应与朋友圈的屏蔽情况保持一致。即,我的朋友圈不给谁看,谁也不会默认关注我的微信读书,而我不看谁的朋友圈,则我也不会默认关注那个人。
用户体验目标实际上是对用户诉求的目标化,而用户诉求建立在特定的用户群体和特定的情景环境之上,这个群体和情景环境的判断必然是跟业务紧密相连,是以此为前提的。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用户诉求的挖掘结果往往就会一杆到底,大而化之,变成某种意义上的绝对真理或乌托邦式的理想主张。
——《U一点·料:阿里巴巴1688UED体验设计践行之路》
微信读书也做了许多既考虑用户诉求,又满足业务需求的设计。其中有两个设计点最符合以上两个条件,一个是“赠一得一”的活动,另一个是读书时长兑换书币。前者旨在让用户帮忙推广微信读书,后者则旨在增强用户粘性。最厉害的是,这两处设计丝毫不让用户感到反感,反而心甘情愿还乐在其中。
“赠一得一”不仅让赠送者和接受者各免费获得了一本书,也让赠送者因给予而感到自豪,让接受者因免费因贪便宜而去下载微信读书。时长兑换书币也是利用了用户的贪便宜心理,让用户多花点时间在微信读书上看书,还为自己挣得书币而沾沾自喜。
在满足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的共同前提下,微信读书可考虑为作者构造粉丝圈,让喜欢同一个作者的人聚到一起,甚至可以把作者也拉到微信读书跟读者们互动。这正好发挥了微信读书的社交属性,充分与其他竞品区分开来。
原设计的作者页面如下中图所示,本次重设计将其改为如下右图,可以看到这个作者有多少粉丝,而自己也可以关注他成为他的粉丝。成为粉丝之后可以收到新书上架的通知,以及如果该作者入驻了微信读书,则能收到该作者发出的通知,比如线下签名售书活动等。
增加作者粉丝圈可以聚集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书友,对同一个作者进行评论交流。连接作者与读者,也能吸引更多该作者的粉丝使用微信读书,同时也能反过来吸引更多作者入驻,以宣传自己的作品。
总结:社交是微信读书区别于其他读书应用的重要特点,利用好社交关系链是微信读书设计的关注重点。一方面要尊重和保护用户的隐私,给予用户充分的安全感,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交关系链的建立为微信读书带来更多用户,提高用户粘度。
我的公众号“BaolingUX”,产品设计类文章持续更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