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踩坑之路,按照一个产品从无到有到迭代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整理如下,随时更新和补充,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产品同志们,也能给我一些建议和分享,让我们一起愉(mo)快(lei)地谈谈自己踩(ku)坑(bi)之路吧。
按照时间顺序:
需求整理阶段
以下是一个产品可能忽略的点:
1 目标用户不清晰。不知道用户到底要什么?被小众用户声音蒙蔽。
2 产品定位不清晰。各种鸡肋功能、非产品核心功能乱加。
3 对市场不了解。盈利模式是什么?不赚钱你说个毛线?
4 对业务不了解。不知道这个行业的发展历程、前世今生,怎么做出“未来”可能受欢迎的产品?
5 对竞品不了解。‘丫的,我想到了一个牛X的idea,上线之后一定…哇哈哈!’结果各方资源合力做上线之后,发线已经有人做过了,效果还不好!不怪你怪谁?!
逻辑流程整理阶段
画流程图帮助自己理解,也方便需求评审以及后续开发过程中,帮助项目成员理解。一般流程图分为业务流程图(什么人做了什么操作)和页面流程图(页面之间的关系)。
1 逻辑不清晰。怎么说,就是一看流程图给人的感觉就是 乱+绕。
2 不结合场景。用户主要的操作场景是什么?这种场景下用户会这么操作吗?同个产品,移动端和web侧重点分别是?
3 不结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4 漏东漏西。比如,操作有“确认”,无“取消”;增删改查总是漏掉其一;不给用户误操作的机会等。
原型阶段
原型的目的是清晰展示产品的页面设计和逻辑功能,所以一般情况下简单整洁的线框原型,不要执着于细节颜色交互。除非有的公司有特殊要求。
1 执着于细节和美观:如颜色、按钮大小、比例、线条粗细等。最简单的黑白灰配色+线框就可以。
2 执着于交互动态:如动态面板、隐藏、弹窗效果等。整洁的平铺页面就可以。
3 忽略了非正常情况:无数据时如何展示?权限不足?断网?搜索无结果?
4 忽略了统一:同个产品不同模块,制作统一的弹窗提示方式、loading页、页面加载方式等
评审阶段
1 准备不充分。不要怯场,不要被开发的几个反问吓到。
2 混淆了核心功能和边角功能。
3 没激情。 作为项目的发起方,你没有激情怎么做好产品,怎么推动?
4 ‘总→ 分’的顺序,开场说明此次需求的出发点→业务流程图→ 页面流程图→ 原型→ 细节。
一般来说,需求评审至少需要2次。第一遍需求评审是帮助大家熟悉需求,并收集评审过程中各方的意见。第二次展示优化之后的原型,如果还有争论或问题,需要进行第三次第N次。达成一致之后,算是完全立项。
设计阶段
好的页面设计和交互设计能大大提升产品。但一定要确保设计理解你的产品出发点,并且遇到分歧时,要以‘用户是否理解’为出发点。
1 太听交互设计和页面设计的意见。
2 不听交互设计和页面设计的意见。
开发阶段
开发之前各个人员预估好自己的时间点,最好能细化,比如前端按照页面来预估,这样方便把控项目。
1 项目把控。
2 沟通。
3 需求确认。
测试阶段
提前帮助测试人员理解这个产品,最好罗列出主流程(测试用例)和一些注意事项。
1 及时沟通。
2 测试的建议有时带来不一样的灵感。
上线之后
一般会结合运营的活动,进行更新信息的宣传。上线后,产品需关注用户的数据和使用习惯。这些数据和反馈对之后的产品优化很重要。
1 对数据要敏感。
2 忌做少数用户、非目标用户的需求,忽略了核心用户的体验。
迭代
需要结合产品的数据以及产品未来的方向,进行老功能的优化和新功能的增加。每一次迭代都要重复上述流程。
其他
1 与运营紧密配合。从需求整理阶段开始,多听运营同学的意见,他们有可能比你更了解用户。
2 理性面对运营提出的产品需求。 运营更期待的是兴奋型需求和期望型需求(产品亮点),对这些需求,产品要判断是否值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