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别人鼓吹“人丑就要多读书”的时候我是拒绝的,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人丑就去减肥健身整容啊,书又不是万能的!况且许多畅销书让人感觉根本就不应该被印出来哈,笑。
偶然看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还是让我觉得感触良多,读书太少,难以高效阅读,看书就像看知乎豆瓣朋友圈,猎奇和走马观花,那么收益必然也是大打折扣呀。
当然我想这里的“有效阅读”的也应该是有价值的书,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凑字数的书再怎么也读不出花儿来呀。青春伤痕类读物和晚安鸡汤,这里就不点名了啊。
以下,即是对深刻书籍阅读笔记的指南。
我们的目标是“每读完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如果看完一本书,不能说出其中: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阅读只记住了其中1%到2%的内容,虽然看起来好像也就够了,但是啊,为什么不能记住100%或者90%呢,往好处想,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日常,产生新的感悟,那是不是可以达到120%的收获呢?
想要记住书中的信息,可以反复的读,但是要把书中的知识化为“智慧”,并且得心应手的运用,所谓生活,不过是做人、做事,从书中汲取知识到汲取智慧,岂不快意?
利用一元化笔记。
利用笔记,可以达到选书、购书、读书和活用的效果,不仅仅是读过,更是与书相处,增进互相的了解。
而一元化,则是一本笔记写下各种资料,更加容易执行、方便易懂,自由度高,可以直接记录、参考。因为“杂乱无章”,反而能够灵活运用。让笔记为人所用,而不是让人被笔记的形式化所绑架。
1. 带着目的和主动性去阅读
很多人在书店大概就只是看热门、畅销榜,看装帧、看封面来选购书籍,而用笔记制作选书书单,帮助你找到真正想读的书,看清阅读需求,掌握主动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看到作者提到他所感兴趣的书、网络上建议相关领域需要深入了解的书籍,寻找记录,很有必要。
2. 深入理解,拿来参考和思考
想起来,我们上学念书备考的时候肯定也做过笔记,但是让大家做笔记肯定觉得“太麻烦了吧,坚持不下来”“做这种事情有意义么”。
但是正如你给别人解惑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点,你给别人讲述书中的内容,才能真正理解它。以思想输入为前提去读书,质量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举例:
*.漫无目的的读书,感想是:原来是酱啊~~(是不是很像翻知乎的时候)读完之后很难再读,在记忆里面没有留下痕迹,获取的信息及其有限。
*而为了写读书笔记而阅读,应该想的是“要在读书笔记里写点什么呢”,可以自由调节读书节奏,确认重点,书中内容清晰的留在笔记和大脑中。
3.真正消化,使之为自己所用
为自己所用,看起来是比较功利化的一种读书方法,但是,毕竟“有用”是基础性原生动力嘛,如果干一件事情有多重支线的动力,是不是感觉做起来元气满满?
所以,要做到“为自己所用”,就要专注于“对自己重要的事情”,标记、缩写、略写、寻找重点。
好的idea不会凭空出现,读书所产生的感想正是我们原创思考的源泉。
让笔记成为阅读、甚至生活的小伙伴,可以记下看书的思考,还可以充当起“金句小本本“的作用,记录下脑子里面一闪而过的念头。这大概就是起到了朋友圈和微博的作用了吧,偶尔的灵光一闪,迸发出的小机灵,想看的书、想了解的事物。通过系列性阅读(书评、相关主题报道、过去思考、和小伙伴的讨论)来达到思想的进一步飞跃。事实上,碎片化的阅读不利于深入的、连续性的思考,也会让我们流于浅薄。
用笔记记录、标记,就好像装袋,建立数据库一样,让原本松散的思想和思考交流迸发出来的火花能够被扎起来,形成书面化的思考,需要的时候更方便信手拈来。
最后,我们还需要明白,笔记,是为阅读服务的,而阅读,则视为给人提供人生智慧,做人做事提供指导的。
笔记虽好,切忌形式化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