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提笔前(还说提笔真是有点可笑了),整顿了好几次思绪,才想起要怎么写下这些文字,也实在是太久没有整理思路让自己的文字感觉这样漠然.昨天突然很想前几年写的文路的记录,无奈打开之前的博客被封还要求付费才能继续使用,所以想着是不是该写个什么来开始自己常年的写字习惯,不让它慢慢荒废了,还好有简书这样一个平台(不算广告吧,简叔不谢).
写来自于读,读抒发写,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但所谓读的形态非常之多,只是常人都习惯或者没有刻意去定性罢了.但作者算是比较处女座心态的人,时常会心血来潮得想到这些那些个思维,然后就有了这篇文字.
而读无非是有知觉生物对外界的感知,当然可以最直观想到的是你捧着书在读;然后稍微衍生下,看电视,看一幅画,看风景...为啥这些也算读,那其实你只是在电视机前疯狂换台是不算读的,读是需要专注中体会出所展现在你面前的事物的形态以及其表象下所蕴含的各种意义.所以当你在看一部电视剧,看到剧情起伏之际揣测编剧所表达出来的意义的时候,那其实你就是在读.那其实也可以说读是一种很基本的洞察力也不为过.
再来,我们总会听到竞技比赛中,对手会读取你的思维和想法的台词来着.这也是一种读,而且这样的读不仅仅是单向的挖掘性思维,而是在对手间发散性的延展思维,因为根据比赛进程和突然性事件,任何变化和战术调整都会影响思维的进展,可以说比较直观的就是围棋,象棋这类传统博弈性质的比赛,或者像扑克甚至桌游这种现在流行的桌面游戏都可以算是这些范畴中.
比起发散的思维,深层次的读可能更让人少见.类似心理医生的催眠,或者中医把脉时对脉象的感知.因为无规律的表象转换成有规律的逻辑思维正是这种读的概念.所以当我们写字也好,或者只是简单的说话,甚至一个表情动作,可以被接受者称为读的一个信号,而区别在于接收者的感知经验和阅读能力,已经对事物的辨别经验的参差,都会造成对实际表述的差异.所以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不是所谓的众生相,其实也可以说是个体的读造成了差异化,而读的累积也造就了个体对外界认知观,也就是俗称的三观的形成差异.
而读也往往诱发了写的意念,就像我这篇文字也在于本人莫名的内心起伏,或者在意识形态中某个感知观累积的体现.所以常有学生抱怨语文老师课文中表达的用意是什么,而答案又往往是唯一的就让人觉得可笑了.作者要表达什么确实很难被真正地抓住,可能正好看到什么东西,听到什么声音,或者思维的脑补又或者是心理偶然的波动造成的文字抒发的差异也好,都有可能会在文字中诱发不知名的观感给读者造成差异化的感知,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写是1,那么读可能就是0.0代表完整,也就是所有的可能性,而1只是代表所有可能性中作者所在抒发的一个思维性的事物.
读是所以可能性衍生的体现,这样说也不为过.而当人们学着去读文字,画面,甚至声音,他人的心理背后的意义时,也可能带着某些希望,向往和理想.所以读不能唯一,也必然不会唯一,说到这里有人能读懂我表达的意义了么,还是你在自己脑海也形成了对读这个思维新的认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