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旧貌在相册里,那时我们活在记忆里,故乡等不到我们的回归,已经轰然倒在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和无名的隔膜里去。
回不去的故乡,我一直以为,这是一群人的无奈,身在异乡,却不能回去,那种朝思暮想的无奈;亦或是故乡在自己的念想里消失了。即故乡面貌,故乡的人情已经不是记忆里的样子了。正如鲁迅在故乡里所写的那样,只剩下荒凉了啊。物是人非是作者悲哀的理由:闰土不再那么单纯,不再那么和自己无缝对接,而是隔膜了,杨二嫂变得刻薄。现在社会,作为故乡的地域概念依然存在,就是我们儿时生活的地方,而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之下的概念已经消失殆尽,已经被现代化的东西取代。故乡的人,寄托着我们对故乡的独有的情结已经不再。
看不见的乡愁,我觉得是一个人的悲哀。人们忙于经营自己的物质世界,疏离了乡愁的感受与表达,哪里能看得见“乡愁,是邮票,是船票,”,“是袅袅的炊烟”,是村子大槐树上的鸟窝,是儿时的嬉戏与过家家。所有这些,在极力追求物质目的今天显得都微不足道,充其量也只是为乡愁而乡愁的无病之态了。
故乡回不去了找不到了,乡愁看不见了,诗和远方在哪里呢?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觉得诗依然在脚下,远方依然清晰地在前面,只是不要忘了我们自己前进的方向,不要忘了消失的故乡带给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