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鹤,焦点中二班,平顶山,成长分享第481天,(2017.4.30星期日)
赶到家里,有点累,但是很值得,我知道最近所做的一切是多有意义,我的一直以来的学习和成长,也是为了更好的回到生活中,践行。让更多的美好,洒满我们的生命。
变化,始自决定变化的一刻,我很好奇接下来还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舒展自己,静待花开。
刘双鹤,焦点中二班,平顶山,成长分享第482天,(2017.5.1星期一)
结束了又一个21天自我觉察,准备下周抽时间整理一下,收获之多始料未及,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变化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到周围的人。
今天一家人一起去朋友那里聊天,朋友刚刚从清华上一些经管的课程,聊到让他印象深刻的几句话,竟和焦点理念不谋而合,类似于“关注什么得到什么”之类的。
越来越多的发现周围人们身上的行动力,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很开心能够看到和感受到,过了5.1,新的计划也要慢慢展开了。
刘双鹤,焦点中二班,平顶山,成长分享第483天,(2017.5.2星期二)
后现代思维在焦点技术当中是十分的显见的,也正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贯穿其中,才让焦点技术变得十分的特殊而且神奇。所以与其说有时候有人说在焦点技术几次会面就发生了神奇的疗效,不如说是这个人发现了一个自己未曾发现的东西,他看见了更多的自己,一个在重压之下的那个依旧闪闪发光的自己。每个人身上都带着自己的宝藏,而那副藏宝图就在你的 手上,但是你却因为太过于紧张和在乎那些问题和麻烦而握紧了拳头看不见了那闪闪发光的钥匙。
刘双鹤,焦点中二班,平顶山,成长分享第484天,(2017.5.3星期三)
今天抽空读白皮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体验,读书的感觉和之前有很多不同。尤其是,带着最近接触的案例和遇到的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寻找更好的应对方案。
学无止境。一点点的感受理念,学习方法,在慢慢用到实践和生活中去,尝试体会后结合理论更深的体悟,然后再回到生活中……一小步一小步的向前,向上。
刘双鹤,焦点中二班,平顶山,成长分享第485天,(2017.5.4星期四)
“为什么”还是“要什么”?
昨天遇到一位因为孩子“拖延”问题的相当困扰的家长,中午两个小时里面孩子只写了38个字,交流未果的妈妈忍住没有动手,却没有忍住罚孩子自己坐公交去学校(迟到是一定了)。实施了惩罚之后的妈妈并没有显得轻松,找我倾诉求解。过程中听到这位妈妈面对孩子用的最多的字眼就是“为什么”,为什么中午不睡觉,为什么那么久才写了那么一点字,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交流中,她自己也感到这中的质疑和指责只引来孩子沉默的对抗,而自己的惩罚似乎也对事情并无帮助。
我问怎么样的情景和状态是她想要的,达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暂时放下对“为什么”的执着,看看我们“要的是什么”,换了角度之后,她似乎有了很多思路,今天一大早有又找到我,说起昨天一家人开了很久气氛也很好的“家庭会议”,试着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之道,效果很不错的,孩子也打开了话匣子……
想起焦点的理念“谈论问题只会引发问题,谈论解决才会创造解决”,和他人一起寻求解决之道的路上,自己也在不断成长,感恩所有的遇见。
刘双鹤,焦点中二班,平顶山,成长分享第486天,(2017.5.5星期五)
昨天孩子不舒服在家,晚上上课前还在有点烧,心里对晚上课程有些犹豫,想着陪孩子还是上课,孩子却帮我拿了主意,不但注重提醒我晚上得课程,还在课程即将开始是就安排了自己和爸爸下面要做的事情给我腾出了时间和空间。也难怪,孩子也算是刘老师的忠粉了,每天刘老师的分享他都会认真的读了在跟我讲,一直也是很支持我的学习的。昨天上完课看到孩子吃了药已经熟熟的睡去了,今早满血复活。
最近的状态是有点封闭的,就自己读读书看看电影反思正思的,似乎一直是输入模式关闭了输出的路径,昨天的课程上听到各位老师们的各种行动实践,回看自己,说是懈怠了吧,也毕竟还在读书学习,在生活工作和咨询中也在用,说是有行动吧,似乎没有任何积极的动作。
先接受自己的这个状态吧,这个也是一个过程吧,消化整合最近的所学,慢慢的来吧,跟着自己的节奏。
刘双鹤,焦点中二班,平顶山,成长分享第487天,(2017.5.6星期六)
事出并非定有因
"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基本假设是指目前有一个明确的问题,而造成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其在内假设则是"事出必有因"。找出原因似乎就可以解决问题。
基本上,焦点解决认为原因和结果间的关系很难认定。探究问题原因的讨论有时会陷入鸡生蛋或蛋生鸡的逻辑矛盾中,最后反而瘫痪了解决问题的可能。
而且,许多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常常很难确定,问题往往是互动下的产物,原来的因演变成后来的果,后来的果又变成因,不断循环下去,到底谁是因?谁是果?实在很难确定。
焦点解决主要是以"可以做什么让问题不再继续下去?"这样的问句,取代"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以探究此时此刻可以做些什么的问句,取代探讨过去原因的问句。
由于焦点解决专注于朝向问题解决的历程历程,而非探索原因的历程,所以有可能在不探究问题原因的情形下,就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了解原因"在焦点解决过程中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解决"的历程。
刘双鹤,焦点中二班,平顶山,成长分享第488天,(2017.5.7星期日)
关注什么得到什么。
之前孩子自己建了一个群,里面有一些同学和好朋友,也有一些各种途径认识的孩子们,前两天和我说起群里有人转一些骂人的东西和不太好的链接,我问他怎么处理的,他说警告禁言之类的,接着聊下去,给他讲了“破窗效应”,也探讨了每个人行为的选择性,问了他一建群的初衷的,再慢慢的聊到他在刘老师的qq群里有什么感受和启发,还建议他弄个群规什么的……我这边刚刚说要把我们现有的群规整理下发给他参考,看他已经很快整理了5.6条发在了群里,而且拟定了群里的主题,自己带头在群里读起了书。对群里的发不良信息的情况也定下了一次警告两次踢掉的规矩……
今天再和他聊起,他说到群里好多人给他点了赞(尤其包括他自己一直很“欣赏”的那位小姑娘),这让他相当开心,并且感慨“关注什么得到什么”双击查看原图之前关注群里不好的群里就很多不规矩的,现在关注怎么做让大家在群里聚集正能量,群里的氛围就大改观了。
刘双鹤,焦点中二班,平顶山,成长分享第489天,(2017.5.8星期一)
慢一点,也许更快些。
那天刘老师的课上又讲到了共情,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慢一点,再慢一点,甘心慢下来感受,慢下来贴着陪着,跟随对方的节奏。
跟几位老师聊到读书的状态时突然发现最近书读的也慢了好多,还有听课,竟甘心不再打着游戏而是去做笔记了,现在单位和家里都放着笔记本随时记录,反倒不大习惯拿着手机码字了。在想下一轮自我觉察的日记是不是直接记在本本上算了。
读书快也好慢也好,打字也好写字也好,讲得多也好听得多也好,视觉型也好听觉型也好……兴许没有本质的优劣之分,让我欣喜的只是,在学习成长的路上我点点发现了自己的更多的可能性。接纳最近相对易进难出的状态,且安静一阵儿吧。
刘双鹤,焦点中二班,平顶山,成长分享第490天,(2017.5.9星期二)
“请家长”。
今天又被请家长,不过和之前似乎有点不同,对此孩子的分析是“感觉不一定是坏事儿,我最近经常被表扬没犯什么错,而且老师说方便的话去,如果是坏事儿肯定会说必须到……”
于是和老师约了下午见面,证明孩子的想法还是没有错的,不只是没有批评,还好好表扬了了一通,说最近各方面都很不错什么的,之前专门因为孩子调皮请过我到校的体育老师见到我也说孩子最近表现很好,想起来这个月开始的围棋集训老师也提到过孩子变化非常大(当时还没有太在意)。
和老师交流了很多,提到了孩子最近建群想要坚持诵读的想法,老师也非常支持,决定这周抽时间在班里看下孩子们的意向,再发动语文老师和一些家长一起参与看看……想到刘希升老师很有经验,准备回头好好取取经。
这会儿突然想到当时如果让老师再“具体”些的聊聊孩子的好,会有什么不同呢?当老师持续关注到孩子的好,孩子又会有什么不同呢?那就先从关注“老师关注孩子的好”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