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9日,内心风起云涌,不断审问自己的一天。
那天,原是我和两个妹妹约定穿着妈妈缝制的民族服饰拍照的日子。等我们三拍完照彼此互怼的时候,父母刚从地里做完农活归来。我和妹妹提出让爸妈也拍个照,这么多年来,父母都没有怎么照过相。很快爸妈就换好衣服,对我说,可以开始拍了。
当我拿着手机开始要拍时,发现镜头下的双亲就像孩童般拘谨,两个人站在那里,不知道把手放哪里。最后,老爸一手搂过妈妈的肩膀,一手紧紧捧起妈妈另一支手,两个人红着脸对着镜头浅笑。当我按下定格的键时,突然发现我的父母的面容早已染上岁月的风霜。
就算是美颜也抚不平岁月在脸上的沟壑,也改变不了被世事深邃的眼神。而我记忆中的父母的样子总还停留在10多年前我离家去上学的模样。顿时心里微酸。
刚拍了两、三张,父亲就说可以了。妈妈说,她想看一下,拍好的相片。我把手机上的照片一一拿给母亲看。想不到她连连感叹的那几句话让我至今想起,良心隐隐作痛。
“啊,真的老了好多,她爸,我真的老了很多,眼角、额头的皱纹越来越多了……”妈妈看了相片里的自己不停地说。当时,我听到这话,低头不语,心情已变沉重。
“是不是我们哈尼族的衣服颜色深显老,我去换汉装再拍一张……”妈妈又对我说到。
再听到这话时,我心里绞着情绪异常疼,强忍着泪珠,把涌到嘴边的酸楚硬生生咽回了肚子,但却卡在了嗓子眼,上不来下不去,着实难受。
“妈,你拍照的时候要笑,笑起来才好看……”妹妹说。
“我的牙齿不好,笑起来不好看……”母亲回答。这样的母亲俨然就是个藏不住爱美之心的少女。而我们却因为常常仅仅把她当成了无所不能、无所不容的妈妈,以我们和爸爸为整个世界的妈妈。
那天我不知道最后拍了多少张照片,也不记得是怎么结束的拍照。我却在那晚彻夜难眠,想了许多有关妈妈的事。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母亲当卸下生活给予她的各种角色后,终究只是个活脱脱的女人。
她也爱美,她也应该拥有茶余饭后的交际亦或休闲娱乐,她也有喜欢的八卦要说,她也有心事想一吐为快......
她也曾年轻,她也曾拥有年轻的爱恋,她也曾被人捧在心里宠爱。
现如今,她的任何闲暇时间却被我和妹妹的一声声“妈妈”所束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作为母亲的形象,所以喜怒哀乐全留到了独处时的夜深人静。她的日常不是忙碌带来的疲惫就是被远行的我们带去的担忧。
一直觉得自己越长大越像母亲,可是自己早熟,却不如母亲早慧和成熟。尽管自己从小就懂得母亲的不安、焦虑、不易、不甘、艰辛,但总是不能替她消解一分一毫她内心的苦。
直到经历了小学毕业离开家去异地上学后聚少离多的这十年生活。我才慢慢发现,母亲那么重的心事,大多数都源于我和妹妹还未能独挡一面。
“我又梦见你和小英还是小时候,身体不好,总是哭......”这是母亲总在电话里提到的话。在她心里,我们永远都是小孩,永远都是牵绊她的千千结,永远是叨扰她睡眠的小淘气。可我知道母亲却在岁月里慢慢变得像小孩,需要我学会承受她的忧虑。
而令我更加心疼母亲的是,妈妈在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的时候,却比以前更加忙碌了。
“我发现人最先老的眼睛,我的眼睛越来越花了,得多做几套民族服饰给你和小英,还有你爸穿的,你们这一代人都不会拿针线做自己民族的衣服了”这是自从我上了大二后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次听,感觉内心都有滴血的痛。我知道母亲的不安又加重了,只要是农闲的时候就总是踩着缝纫机量体裁衣,很少休息。
过去的一年,家中多事,暑假回去的时候,发现母亲突然消瘦许多。少不更事的我嗔怨父亲,总是不懂照顾母亲的情绪,让她变得异常敏感和没有安全感。母亲本就多病,现在加之压力增大,所以晚上多梦出汗,睡眠总是不好。
去年,不识字的母亲,在因为生病吃药后起的副作用太强,导致起皮发痒,尿液中见红。父亲后来看了说明书才发现,药品本身的副作用很强。母亲在停药后才好转。这事也是放假回家时母亲把药拿给我看,问我到底这个药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在我意识到不对劲,一再索问下才知道的。当时听妈妈说完,我一阵后怕,幸好没事,以后真不敢让妈妈一个人看病打针吃药了。
去年,有一天夜里,快凌晨一点的时候。因家中有事,母亲打电话给我。现在的我暗自庆幸,那晚自己睡眠浅,接到母亲的电话。尽管不在身边也至少稳定住了她的情绪,以至没出什么大事。也就是在那夜我真正意识到自己应该慢慢和妈妈进行角色互换了。
以前我总觉得母亲是家里的王,钱她管着,吃喝她管着,关键的是父亲、妹妹和我都听她的话。现在才发现,她虽然管着钱,但是从未把钱花在她身上。她说父亲是男人,在外必须体面,所以经常给父亲添衣加裤;她说,我和妹妹也上大学了,也得学会打点自己了,所以给我们足够的生活费。可是母亲自己却好久都没有给自己买任何东西了。大学期间虽然总是会拿自己兼职的钱或者奖学金给她买衣服,但她总说,她在家里,只要保暖,穿什么都没关系。
她越这样说,我越明白她是想让我们在外面过得好一些。母亲总说,就家里这种条件能给予我和妹妹的很有限。后来我发现这是因为我经常跟她说学校里同学们的各自家庭生活后,敏感的母亲放在心上了。我本是想与她分享一些自己的校园生活,想不到加重母亲心里的负担。
我后知后觉的发现,作为一个母亲的难处和内心的复杂。母亲想把最好的给我们,她永远都觉得自己给予孩子的总是不够,她也会偷偷在与其他父母做对比。倘若我们抱怨自己的出身,她比我们更受煎熬。她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做好孩子的母亲。
可我想说,母亲给予我的已经太多,多的像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淌在我的生命里,赋予我无尽的营养丰富生活。母亲的睿智、聪慧、灵性是我始终标榜学习的。从小到大,母亲以她收放有度的培养,让我和妹妹较于同龄人多了一份自主与独立。任何事情只要自己决定好了,父母从未干预。
所以在20岁前,我凭着年轻气盛毅然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高三毕业,不甘结果,复读;高四结束,父母本想让我学中医,而我却已各种理由说服自己的良心不安,最终选了一门沉淀得太久而慢热的汉文专业。 接着远赴异地上学,从未任何迷茫。
转眼三年过去,我常常拷问自己,现在自己的能力可以为当时的任性买单了吗?答案,显然是不能的。父母的老去远远比我们的成熟来得快。该自己撑起一片天的时候不该还躲在象牙塔里抱着诗和远方醉生梦死。
尤其是去年哈尼年,外婆在清晨放鸭到田里的路上,不小心摔倒,卧床需要人照顾。外公的嗓音早没有记忆中那么硬朗,每次打电话回去,都能听到哽咽声。奶奶上了年纪更像个小孩子,走路都喘气。 母亲说,人老了,最担心就是磕磕碰碰后难痊愈,而她还担心连累自己的孩子。而我在电话的一端无能为力。
经历了太多此等远水救不了近火或者心有力而不足的事后。我常跟身边的朋友说,我发现一个人缺的不是说走就走的勇气,而是说回家就回家的底气。每一个背井离乡流浪的人都是梦想家,梦成了才有回家的底气。梦碎了,就继续流浪。
又快到人生的关口,多了许多基于现实的纠结,继续追梦还是谋生?其实谋生与追梦不冲突。我知道,我最在乎的还是父母的安心和健康。所以不想把孝敬父母等到自己经济独立的一天,一直觉得尽孝从来不分时间地点。任何时候都可以尽孝,不让自己留下太多遗憾。
我会一直努力,尽管这一切努力最后都为了自己。但我想在不久的未来,如果领着父母到商场,就对他们说:“喜欢的东西就买,我来结帐.......”如果去到县城也不用担心住宿问题,因为我和妹妹会有自己的房子。
如果到了节假日,就买好机票,让我的爸爸带上母亲出去游玩......如果遇到难事,就挡在前面,对他们说,不要怕,事情我来解决......
我想就像他们呵护我长大一样竭尽所能护我父母晚年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