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父亲100年诞辰。父亲的一生为家人所承受、所付出的,超出我们的想象,那种磨砺、那种艰辛乃至彰显的亲情大爱,绝非笔墨所能尽叙。
如今父亲离开我们25年了,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冲淡我对父亲的思念。现在当我年近暮年,就会常常想起暮年时期的父亲,是如何拖着病体照顾着母亲、牵挂着孩子、苦苦支撑的情形。父亲在生前种种的好,我们每个家人和亲戚好友都感同身受。
当年的我虽然也经常抽空回家,每次回家总想把家里的事做完,但总是来去匆匆,未能更多地体察到父亲内心的焦虑和压力,对表面乐观而内心却在苦苦承受的父亲,并未给与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我们为什么不能经常耐心地倾听一下父亲的倾诉?为什么总是在父母开口要求的时候再应付而行?为什么不能设法帮助孱弱的父母消除不安全感?对此我找不出任何申辩的理由,貌似“在外地、工作忙、孩子小”等等,在“孝”字面前均显得苍白无力,如今想起常常愧疚不已。
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从成长、上学、就业到成家、养孩子,乃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父母只要自己能做的,自己拥有的,都会尽力为我们付出,对此我们已经习惯了享受和索取,而对他们在付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那种艰难、那种焦虑乃至经济上的窘迫,却熟视无睹。直到我们自己身为父母为儿女付出的时候,才体会到付出的过程,真的是含辛茹苦,办事是那样的麻烦、身心是那样的疲惫、经济是那样的捉襟见肘。
清明时节祭奠父亲,好多的过往不只是今天才想起。我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不仅仅对逝者表达思念之情,而是要提示我们,应该再次感悟一下父辈们在为我们付出时,所经历的艰难过程 ,再次感悟一下其间所蕴含的亲情大爱。这种感悟将教会我们更懂得感恩,更懂得珍惜亲情,更懂得生活。
这种感悟有时候会很伤感,但一定是温暖的,很温暖。
(感悟一:父母只要自己能做的,绝少开口叫你做);
(感悟二:父母开口叫你做的,大凡是自己力不从心而又迫切需要的);
(感悟三:当父母向你开口要求时,其间可能隐含着对你期待已久后的些许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