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一首《短歌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爱才心切、求贤若渴的心情。作为一代枭雄,曹操身边也确实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谋臣武将。其中,以郭嘉、荀彧为代表的10大谋士更是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不朽功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曹操身边的10大谋士。
1、“三国第一鬼才”郭嘉
郭嘉(公元170年-公元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有天纵之才,是曹操身边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谋士,最为曹操器重,被曹操当成自己的“奇佐”,赤壁之战时曹操曾感慨:“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史书上对郭嘉的评价也非常高,认为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演义》中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对郭嘉的评价更高,他曾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由此可见,“鬼才”郭嘉确实是个惊世奇才。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郭嘉被荀彧推荐给曹操,两人一见面就惺惺相惜:一个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另一个回“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此后,郭嘉忠心耿耿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长达11年,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赫赫功勋。
可惜的是,公元207年,郭嘉病死在征伐乌桓的途中,年仅38岁。郭嘉死后,曹操终其一生也无法一统天下。
2.“王佐之才”荀彧
荀彧(公元163年-公元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曾是袁绍身边的谋士,后投奔曹操,是曹操身边另外一位谋士荀攸的叔父。
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早年曾被认为有“王佐之才”,因而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除了为曹操出谋划策外,荀彧还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后来,荀彧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到猜忌,被调离了曹魏政权的中枢,最后在寿春忧郁成病(一说“自杀”)而亡,享年五十。
3.“筹画士”戏志才
戏志才(?-公元196年),和郭嘉一样,都是颍川人,并且也是被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在郭嘉之前,他是曹操身边最厉害、最著名,也是最为曹操器重的谋士。但是历史上关于戏志才的记载并不多,只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有零星几处记载。
那么,戏志才有多牛呢?在《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戏志才死后,曹操竟然感慨没人能与之商议大事,由此可见戏志才之谋略确实过人。
4.“毒士”贾诩
贾诩(公元147年-公元223年),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原为董卓部将,后成为张绣的谋士,之后与张绣一起转投曹操,并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贾诩曾试图劝阻曹操发动赤壁之战,但曹操不听,结果大败而归。之后,贾诩献计离间马超、韩遂,帮助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继承人问题上,贾诩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为曹丕即位立下大功。果然,曹丕即位后,贾诩胜利升任太尉。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贾诩病逝,享年77岁,谥曰“肃侯”。
5.“曹操之谋主”荀攸
荀攸(公元157年-公元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被叔父荀彧举荐成为了曹操的军师。
荀攸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是一位杰出的战术家,一生共设奇策十二计,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曾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后又在官渡之战,尤其是乌巢之战中出奇谋、策奇兵,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了大功。
虽然荀攸智谋过人、计策百出,但是他行事周密低调,深受曹操称赞,他在评价荀攸时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不幸的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
6.“板荡直臣”程昱
程昱(公元141年—公元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不仅有谋,而且勇略过人,曾在家乡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军。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此后一直在曹操身边为其出谋划策。曹操征讨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共阻吕布、陈宫大军,顺利保住三城。
程昱是一位“板荡直臣”,但性子太直、刚戾傲慢,得罪了很多人,后因此被人诬告谋反。幸亏曹操对他放心、宽容,所以反而更加受到优待。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程昱官拜卫尉,进封安乡侯。同年,程昱逝世,享年80岁,死后被曹丕追赠为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7.“三朝元老”刘晔
刘晔(?-公元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人,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此人年少成名,人称“有佐世之才”。公元199年,刘晔跟随刘勋投奔曹操,之后屡献妙计,成为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
在陈寿所著《三国志》中,刘晔是与荀攸、郭嘉等齐名的筹画士,“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而裴松之引《傅子》作注则记载道:“而授晔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由此可见,刘晔经常参与重大事情的谋划决策,的确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不仅如此,刘晔还历仕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人,是曹魏的三朝元老、也一直是他们信任的心腹。
公元234年,刘晔逝世,谥曰“景侯”。
8.“四朝元老”蒋济
蒋济(公元188年-公元249年),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孔岗)人,是曹魏重臣、四朝元老,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官至太尉,为曹魏出过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陈寿所著《三国志》载,“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也就是说,在才策谋略方面,蒋济是与荀攸、郭嘉等人齐名的。
不过,这位四朝元老却亲手断送了曹魏江山。正始十年(公元249年),蒋济随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晋封都乡侯。同年5月,蒋济卒,谥曰“景侯”。
9.“冢虎”司马懿
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据说有“狼顾之相”,被称为“冢虎”,是三国最后的胜者。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起初,司马懿不愿意在曹操手下效力,但是曹操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对曹操心有畏惧,司马懿只得乖乖就职,此后遂成为了曹操手下的一名重要谋士,并且与曹丕交好。
司马懿一生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并且亲自率军远征平定了辽东。此外,司马懿还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除了极富韬略外,司马懿还擅长忍耐,因此没有被曹操“杀之而后快”,最后还顺利成为了辅佐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更是成为了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三国最大的赢家。
10.“恃才放旷”杨修
杨修(公元175年—公元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
杨修学问渊博、极聪慧,曾任丞相府仓曹属主簿,做事也让曹操非常满意。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但是,杨修恃才放旷、不知收敛,多次将曹操的心思公之于众,引起了曹操不满。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杨修终于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之名杀掉了。
杨修之才或高于司马懿,但后者之所以成功,聪明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善于隐忍,而这一点,杨修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