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莠子
朋友翻看了我的文章,惊奇地说:“你这么一个温柔秀气的人,竟然读武侠小说?”
我在天涯贴了几个贴子,引来几只喷子,不可理喻的叫嚣一翻后说:“自己是小资,读的却是武侠,太虐自己了吧。 ”
看我文章的人,很多以为我是个标准的男人……
在一般人心目中,读武侠小说的都应该是些什么人?热血刚猛,甚至有点鲁莽的男人?如我这般,一个女子,性格安静,别人眼中还有点文艺范,是不是就不应该读武侠小说?真怪,好像什么人读什么样的书都应该有规定似的。
我读武侠小说带来的反差,可能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对于武侠小说不了解,由其是对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了解;二是对于我不太了解……
先说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冠以武侠,但并不粗俗,其中的文化底蕴、历史知识、人物形象及关于人性命运的思考等等,比之一些现实主义小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金庸的小说有武也有文,不仅写到很多武功高强的文人,中间还穿插好多文化环节,比如《侠客行》直接就用李白的一首诗做题目,而且很多武林人物更像是隐士、名士、文士。还有,金庸也算是小资出身吧,书香门弟,报业起家,小资写的东西,自然小资也看得。
其实文人与侠客从古至今就连在一起,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本来就是一类人,都是放荡不羁,有着自由理想的人。武是文人的梦,侠是武士的文,千载悠悠,多少文人侠客梦,才流传下来这许多的侠客故事。
再说我这个人,其实一不文艺,二不小资,空长着一个温柔的外表,内心一直涌动着侠骨柔情,所以一看书,一写字,就漏了馅了。
当然,到底是个女人,武侠小说中的打斗场景,我也不感兴趣,走马观花就看过去了,大部分的武功招式,都理解的似是而非。我有兴趣的是除了武以外的其他东西,比如侠、人性、感情、命运和生活等等。常常读得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不仅读,还要仔细思考,慢慢回味,其乐无穷。
有时候与人交流一下,发现同样爱读金庸,每个人读的重点和观点也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可谓五花八门,甚至有些我看来特别奇怪的,比如有人只关心人物,而且观点奇特,比如郭靖奸诈,小龙女世俗,黄蓉心机婊之类;也有人只看情爱,从各个细节研究张无忌到底喜欢赵敏还是周芷若,杨过最终娶了小龙女还是郭芙;有人醉心于金庸的武功,将各种招式都表述清楚,甚至画成图谱,还能研究出其中隐藏的深意;还有人成了新型索引派,逐章摘句,发现草蛇灰线的痕迹,得出举皆哗然的结论……
有这么议论,倒也不奇怪。有这么一种说法,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两位作家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一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另一个便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看得人多了,研究的人多了,就成了一门学问,《红楼梦》有“红学”,金庸小说的“金学”,也正一天天的发展起来。鲁迅先生在在讲授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时说过这样的话:“《红楼梦》……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红学”研究到现在,也是什么样稀奇古怪的观点都有,“金学”大概也不可能众口一辞。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件事情。
另外,有统计,《红楼梦》中总计有721个人物,而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总计有一千四百多个人物,差不多是《红楼梦》的两倍。这些人物各个经历、命运、性格都不相同,加上金庸大师对于人性的微妙把握,几乎就构成了一幅人生百态图。每个人总多多少少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熟悉的场景。所以有人会力挺杨过,而有人喜欢郭靖,有些人则偏爱黄药师,有些人不理解杨龙的爱情,觉得杨过最应该娶刁蛮任性有世俗气息的郭芙。
我自己的感受则是,不同的心境下,对不同人物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困顿时,特别能理解杨过的愤世愤世嫉俗;孤独时,会怜惜小龙女的孤苦伶仃;面对困难时,会佩服黄蓉的勇敢机智;看淡世事繁杂,就羡慕起了黄药师……甚至有时候,同一个人物,同一个场景,突然就会有了完全不同的体会。在这里,武侠小说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得见我的内心。
有一个故事,说苏东坡与佛印禅师面对面坐禅,苏东坡问:“你看我坐着像什么?”佛印答:“像一尊佛!”苏东坡听后很得意,又反问:“你知道我看你是什么吗?”佛印禅师静静地问:“是什么?”苏东坡笑答道:“像一堆牛粪。”回家后,苏轼得意洋洋地在苏小妹面前提起这件事。没想到苏小妹冷冷地说:“参禅讲究明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看你像佛,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屎,你心中有什么?”
读书,由其是读好书,有时候也像参禅,看见什么就是什么,而且勉强不来。书无贵贱,只不过是照见内心;书也无雅俗,现在雅极的《红楼梦》,初行时也是通俗小说。喜欢看什么书,就去看什么,能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说到底,读书就是自己的事情,无需别人干涉的。我一个温柔的女子,读武侠小说,又有什么不可以?
莠子原创,欢迎分享,转发请注明作者和简书出处,合作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