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时代还要去学校上学?
我是个老师,但我一直在想这么一个问题:明明学校如今教的绝大部分知识只要“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我们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办学?学生有什么必要去学校上学?
今天,我在罗振宇《终身学习》的第三章里找到了答案。
“学校制度的核心要素不在于提供知识,而在于提供外界的约束和强制。它能帮助人们克服人性中的好逸恶劳,这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这么想来,去公司上班也是一个道理。远程办公理论上更加省时省力节省成本,但大多数人回家工作的低效率带来的危害可能远远大于使它节省的成本。
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但并不能减轻学习和工作本身的痛苦。但这痛苦又是我们不得不承受的,毕竟不学习自我无法进步,不工作社会无法进步。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和公司这样外在的约束,考勤、考试、工资、分数,这些制度让我们不能或不舍得放弃。
说白了,懒。自律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人人都会。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懒,超乎想象。当然了,懒也不是个百分百的坏事儿,毕竟它也是推动社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很多时候,懒还是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你想啊,为什么要折磨自己呢?好好休息玩耍不好么?“人生苦短,对自己好一点。”常常成为我们自我懈怠的借口。
所以比起自律,他律可能是一条更好的出路。借助外在的环境和规则来约束自己。
近来有不少人夸我自律,但其实我也是靠着“返现、送书”这样的机制才坚持下来了。哪里算自律?不过是沾了他律的光。
去一个好的学校,住一个好的社区,进一个好的团队。让更严厉或合理的规则,来帮助自己进步。毕竟,如果周围的人都在努力,你是是个正常人的话,怎么好意思偷懒呢?
法律和道德应该算作他律的典型例子。成年人比儿童更能约束自己,可能不是因为我们真的长大了,而是因为我们被强制要求承担责任,所谓责任,就是社会对我们的约束和要求。
再比如着装规范。为什么所有正式场合几乎都有着装规范?穿西装打领带其实并不舒服,不能随便躺随便坐,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但这恰好就是正式场合的要求啊。毕竟穿着大裤衩和凉拖鞋的人,很难正襟危坐全情投入,总忍不住要葛优躺吧。一旦躺下,估计就离睡着或走神不远了~那所谓的效率也就降低了。
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如果能把他律及时转化为自律,可以在心理上减轻我们被约束的痛苦。
如果非把穿西装打领带看作束缚,认为穿得宽松舒服最重要。那么大概每次穿心情都受影响。但如果把这个看成自己身份地位的体现,进而主动规范自我言行,我们心理显然更好受,离行为体面也更近一步。
再比如上学、上班很痛苦,但你觉得考出好成绩、干好一份工作是自我价值的体现,那成就感就能冲淡你的束缚感,让你觉得这些约束也不那么痛苦。
总的来说,“自讨苦吃”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如果自己坚持不下去,那就去寻求外在的约束,化自律为他律。要是能再把他律转换为自律,就能让自己生活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