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不想做将军的厨子不是好裁缝;不想当科学家的工程师不是一个好画家;不会卖衣服的作家不是一个好咨询师。
我的学生当中有几个奇葩,胡怡萍算其中之一。
几年前举办了一期名曰“心理与生活”的学习班,每周三个小时,包括我在内的近二十个男女就相互拥挤着围着两张拼接的方桌端坐。现在已不记得是否因为当时争奇斗艳使我眼花缭乱或目不暇接,反正在课程临近结束的时候我才知道有个叫胡怡萍的,而且就是每次都身体靠我最近的那个,偶尔回想起来印象深刻的就只剩下那双总是滴溜轱辘转着的眼睛了。
后来在新阳光的公众号里看到一篇文章,我那被激活的神经细胞才真正开始了跟胡怡萍的链接。记得当时的助手很是自豪地一边说着学习班里藏龙卧凤,一边又赞叹胡怡萍一干人等进步是神速的。还有自知之明的我赶紧纠正:龙凤无关乎藏与卧,更和这次学习班没有几毛钱的关系——毕竟不是游泳造就了身体的流线,而是那种流线体型才被选为游泳运动员并最终夺取世界冠军的。
对胡怡萍的印象还是压抑不住地好了起来,直到后来口口口口口口(此处省略一大段文字,省略的原因并非有什么秘密不可告人,而是怕那些心理学的初学者拿“阿龙森效应”说事儿,以为对一个女性的“先抑后扬”,意在唤起对方强烈的关注或认为我图谋不轨而想歪了)。
印象好起来之后接触也就多了起来,尽管依然遵循着“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边界感却不再那么清晰。某一天太阳当空照着月亮当然还没上柳梢头,胡怡萍却约我去青岛世贸中心7楼,理由是让我去看看她新开的心理咨询室,顺便给她一些辅导。“我去!”我心中嘟囔,但像所有性取向没有异常的男性一样,虽心如撞兔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其实进门之后方知,约见的地点不过是一间卖衣服的店铺,所谓的咨询室只是被间隔的里间。待确定一切安全,所有预想的故事都不可能发生之后,我就毫不客气地对她一通划脚指手。临走,如果不是顺手牵走一件短袖T恤,估计我那颗失落的心今天会彻底凉透。
胡怡萍跟我说,很多来买她衣服的客户看到她的店内与衣服并摆着的心理学书籍,就好奇地向她请教与自己心理有关的问题,而其中的一部分果真在确认了她是心理咨询师后向她求助,她说自己咨询的效果也还不错。我当时心里偷笑,深知这不是她无意识的防御,而是有意识地把虎皮扯作大旗罢了——我宁可相信更多的女性是在寻求心理帮助时意外地见到了漂亮衣服——这对一个心情不佳的女性而言,其效果的凸显可远胜于一个咨询师的唠唠叨叨啊!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着一个自知拿不上桌面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就是:如果一个人能够通过卖菜赚到很多钱,当他被迫转行比如去卖电器甚至去卖武器时,也一定是不至于赚不到钱而饿死的。这是因为,无论卖什么都是卖,都需要自己持续不断的努力和灵活把控消费者的心理:没有人会怀疑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哪怕是要饭也一定远超过一般乞丐吧?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5月2日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纪念日。对他的研究发现,在不足70年的生命历程中,他似乎没有什么没有干过,诸如艺术家、工程师、音乐家、科学家、数学家等头衔就可以无限地罗列。这位伟人曾让世人慨叹:不想当科学家的工程师不是一个好画家!
由于在中国心理咨询的职业化时间太短,目前专业或科班出身的咨询师实在太少,绝大多数都是像我这样半路出家。我做过医生,干过行政,还曾在一家科技公司当过副总经理。尽管从2003年起我就转行独立执业从事心理咨询,但始终因为生活的重压而难以做到专心致志。尽管英雄不问出处,但我因此而被人诟病时的确无话反驳。我当然知道在我的学生和同行当中有很多人像胡怡萍一样正因为自己从事过或兼职做着的工作而被某些专业人员说闲话:一个卖衣服的作家怎么转眼就成了心理咨询师呢!
没必要辩解,不辩解的原因是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让我自信,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比心理学专业更重要的是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能否自问自答:具备将这种阅历表达出来的能力吗?
胡怡萍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并短时间内被社会大众和心理咨询的业内人士所知,她对我所强调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的重视固然是个基础,但最重要的还是她的阅历和文字表达。这两年来我经常关注她写的小说,尤其是读了《青岛文学》上的那篇“我是谁”之后,已经坚信她对心理甚至人性的理解之深刻,已远远将绝大多数心理咨询师甩出好几条街了。
信不信可以自己选择,反正任何一个优秀的作家都具有成为顶级心理咨询师的潜力,或者说几乎所有顶级咨询师都是优秀作家。获得歌德文学奖的弗洛伊德、著作等身的荣格等大师们都不是特例,像毕淑敏一样的作家成了心理咨询师也是极其常见的。为提升这个观点的可信性,我可以引证一个1992年的一项大样本元分析科研成果。
该研究发现,有四个因素影响着心理咨询的效果:咨询外因素(40%)、工作联盟(30%)、咨询流派与技巧(15%)和来访者期望和安慰剂效应(15%)。
如果一个人真的接受过心理咨询,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从事心理咨询的经历,一定会衡量出这个研究的价值有多大:课堂上讲的、书本上学的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流派和诸如催眠等技巧只占15%,而卖衣服的作家胡怡萍在进入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之前却已经将其余的85%掌握!
这是事实,对某些心理咨询师而言,残酷得真是没什么道理可讲啊!
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万物一理”和“一通百通”,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相信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其实跟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和所完成的学业常常完全不搭。在我的视野中,像胡怡萍这种卖衣服、心理咨询和写作都长袖善舞的人,就是一块可以百变的胶泥,基本素质决定了他们能够被社会化为各种排列组合,比如我们会见到某个以卖衣服为生的心理咨询师最终成了有名的作家,或者某个以写作为职业的心理咨询师成了卖衣服的高手。当然,不能排除像胡怡萍这样的奇葩:一个以卖衣服为生的作家成了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这既不是跨界,也非打劫。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如果我扬言“不会卖衣服的作家不是一个好咨询师”,还真的不是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