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微物之神》
“人类的一种下意识冲动:想要毁灭自己既无法征服也无法神化的事物。”
“如果触摸她,他就不能和她说话;如果爱她,他就不能离开;如果说话,他就不能倾听;如果战斗,他就不能赢。”
“有些事情本身就带着惩罚,就像卧室和嵌入的衣柜,他们很快都会学到更多关于惩罚的功课。他们将明白,惩罚有各种不同的大小,而有些惩罚大得像嵌入卧室的衣橱,你可以一辈子耗在那里面,一辈子在幽暗的架子之间徘徊。”
艾斯沙(双胞胎中的男孩子,飞机头,Elvis the Pelvis)受到的惩罚(部分是他人施加,部分是出于自愿)是,他从某个不被人察觉的时间开始,就不再说话。或许是为了那个买橘子/柠檬汽水的男人对他做的事情,或许是为了他们表姐(那个“白人女孩”)的死去(“鱼吃了她的眼睛”),或许是意识到他指认了阿慕(他们的母亲)的贱民恋人后,对阿慕造成的所有伤害。
这是个像《宠儿》那样,用各种象征物和符号,以近乎魔幻的讲述方式,来刀刀见血地描绘一种(或多种)实际存在过,或依旧存在的社会现象的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后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大人物是灯笼,小人物是油烛。”卑微的小人物不止是需要将自己存在的迹象抹除的贱民,还有离婚的女人、非印度教的双胞胎,和一切食物链底端的人们。对他们的踩踏,来得天经地义。
觉得跟《宠儿》有可比性的地方还在于,《微物》也是个把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拧成一座迷宫的书。要看到接近结尾时,才知道在开头就躺在棺材里的“白人女孩”,是遭遇了怎样的事故。已经在某一章节死去的阿慕和恋人,又出现在书的末尾,重现他们越界的激情,像在挑衅某种神明。
8.《学生托乐思的迷惘》
深入挖掘学生时代心理活动的书,好像很少能让我产生感同身受的被打动感。我当年果然不是个细腻敏感的青年(现在也……
托乐思像截皮肤平滑的手腕,他近乎神经质的挣扎是小刀片,在这块皮肤上划出一道一道的浅口子,仿佛压力会随着小血珠的渗出被释放掉一点点。这种神经质的源头,竟是对“虚数”这个概念产生的思考。
“所以,当某个听他讲过他青少年时代的那个故事的人有一次问他,回忆这种事情是不是会令他感到羞愧时,他微笑着答道:‘我肯定不会否认,这里所涉及的是一件有失体面的事情。为什么就不呢?事情已经过去了。但它却把某些东西永远地留了下来:那少量的毒药,而为了带走灵魂那过于安稳和平静的健康并因此而给予它一种更为敏锐的、强化的、善解人意的健康,它是必不可少的。’”
长(cháng)定语的句子,实在是太多了……
9-10. The Alexandria Quartet: Justine
《亚历山大四重奏》的第一部,“Justine”。这个名字一次又一次从男主人公的口中念出来的时候,尤其是“tine”这个像在齿缝间碾过的音节,你几乎能听到Humbert
Humbert逐个音节描述“Lolita”时的激情(Justine是个成年女性,请不要误会)。Justine里的这位主人公/讲述者(在第一部里,他暂时还没有名字)的回忆中有多少痴迷与着魔,就有多少怨怼和疑惑——Justine这样的带着迷雾的磁铁一样的女人(有磁性的沙哑声线、深泉一样的黑眼睛),在文学作品里常见得不得了。多角恋情、濒死的恋人、私生子、逃跑的另一个恋人,这些元素如果这样罗列出来,快要看起来像是什么俗套的爱情小说。让Lawrence Durrell这样写出来,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了。讲述者在现时与回忆、自己的念头和对他人的引述中怀念这个女人,又或者是怀念一个影子?“Women must attack writers--and from the moment she learned I was a writer she felt disposed to make herself interesting by dissecting me.”——来自Justine的前夫,一个作家。
海风吹拂下咸涩的亚历山大港的空气,如果不酝酿出一些三角四角的混乱关系和被酒精泡胀的嘴唇跟大脑,简直是浪费了这座城市:
“Five races, five languages, a dozen creeds: five fleets turning through their greasy reflections behind the harbour bar. But there are more than five sexes and only demotic Greek seems to distinguish among them.”
绕着乞丐眼睛飞的苍蝇、秋猎中死去的男人被抬走时从嘴里掉出的假牙、罐头橄榄里能尝到的“意大利风味”,Justine说:“We use each other like axes to cut down the ones we really love.”
Alexandria,“the great winepress of love”。
从有声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语言不算非常listener friendly。虽然没什么过多情节,但稍微走神一点就会遗漏无数细节描写,所以我听完一遍之后只好又重新看了一回文字版,补上可能错过的部分。
又:这系列竟没有中文译本?
11. The Alexandria Quartet: Balthazar
《亚历山大四重奏》第二部,月亮的另一面。
"Where must one look for justifications? Only I think to the facts themselves; for they might enable me to see now a little further into the central truth of this enigma called 'love'. I see the image of it receding and curling away from me in an infinite series like the waves of the sea; or, colder than a dead moon, rising up over the dreams and illusions I fabricated from it -- but like the real moon, always keeping one side of the truth hidden from me, the nether side of a beautiful dead star."
男主人公(我们终于从出场人物之一的口中听到了他的名字--Darley)的“爱情”被Balthazar(我喜欢这个名字的发音)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推翻。有趣的是,或许是时间起到了一部分平复作用,或许是Darley已经学会了接受现实,Justine刚刚消失时的怨怼,在这一部中已不明显。当然,也可能是因为Justine在这一部中仿佛退到了幕后,她的dark beauty在Pursewarden(被“保护”起来的真正情人)的毒舌面前显得苍白而任性,Scobie和Toto两起死亡的突然和暴力成分进一步将故事的重心从Justine身上移开。与上一部相比,这一部里的亚历山大,仿佛摄像机被装在了更为灵活、活动范围更大的摇臂顶端,于是我们得以看到更多角落里发生的故事,甚至深入到更多人的卧室衣橱内。至于爱情,也从四角,变成了牵扯不清的一团乱麻。
"My 'love' for her, Melissa's 'love' for me, Nessim's 'love' for her, her 'love' for Pursewarden -- there should be a whole vocabulary of adjectives with which to qualify the noun -- for no two contained the same properties; yet all contained the one indefinable quality, one common unknown in treachery."
还有Nessim兔唇的弟弟对Clea的狂乱表白(那个带着汗湿毛发触感的吻让Clea在过了很久之后还不停地蹭着手背)。
12. The Alexandria Quartet: Mountolive
"...suddenly the skyline was sliced in half by a new flight, rising more slowly and dividing earth from air in a pink travelling wound; like the heart of a pomegranate staring through its skin."——《亚历山大四重奏》的第三部给人留下的就是类似的印象。像法医验尸的时候把头皮翻到脸上之后检查那颗死掉的大脑(至少CSI里是这么演的)。
作为更加“揭露现实”的一部(各种矛盾:穆斯林与科普特人的、埃及人与英国人的、英国人与法国人的、兄弟情人朋友之间的),亚历山大一如既往地被浪漫化着(对旧地的回忆有不浪漫的么?),不管真相有多么让人啼笑皆非。前两部中的主角几乎全部退居幕后,婚外情不是真相,为掩饰婚外情而发生的婚外情也不是真相,甚至连那个“掩饰”本身都不是真相。自杀的诗人,寻死的原因竟如此地跟诗意不沾边。
13. 《食物信息图》
一本形式大于内容的书,摆书架里倒是挺好看的。除此之外也没什么用处了。